校友网
 
 
 
   第一期 居杨
   第二期 时阳
   第三期 任卫军
   第四期 顾京京
   第五期 张文博
   第六期 侯江涛
   第七期 王琼
   第八期 董泽斌
   第九期 周宝伟
   第十期 王迎
   第十一期 陈少增
   第十二期 王璐
   第十三期 周自衡
   第十四期 芮利
   第十五期 韩振磊
   第十六期 郝晓东
   第十七期 刘君
   第十八期 魏明
   第十九期 赵楠
   第二十期 蒋锴
   第二十一期 刘洋
   第二十二期 陆瑶
   第二十三期 彭涛
   第二十四期 邢立民
   第二十五期 张楠
   第二十六期 孙岳
   第二十七期 王佳林
   第二十八期 冷帅
   第二十九期 丁士红
   第三十一期 冯喆
   第三十二期 张冰
   第三十三期 邢策
   第三十四期 熊述娟
   第三十五期 翟铁金
   第三十六期 祝玮
   第三十七期 房蕊
   第三十八期 白寅
   第三十九期 魏谦
   第四十期  张萍
   第四十一期 张楠
   第四十二期 李彦
   第四十三期 李东
   第四十四期 胡琦
   第四十五期 杨一翀
   第四十六期 吴继群
   第四十八期 郭强
   第四十九期 宗三川
   第四十七期 程晓艺
   第五十期  王博雅
   更多内容
   
   
   
   

 

On The Road

     ——02计算机  周宝伟

  回想起我的大学时代,四年的时光如同白驹过隙,但那段青春岁月带给生命印记的影响,至今仍然在延续。
  我于2002年毕业于海淀走读大学自考部计算机软件及应用专业。我自知我的母校并不是高校中地位高贵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但母校带给我的是一生受用的实际技术,在离开学校进入工作的8年中,我亲眼见证了母校的毕业生以“适应能力强、实用本领多,综合素质高”著称于京城各大用人单位,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骨干和就业新星。据北京市统计,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首都60多所高校中始终名列前五名之内。而我自己的事业轨迹,也印证了母校的这种务实的校风和教学理念,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大学四年里,我系统学习了软件测试、计算机安全技术、软件项目管理、数据结构原理与分析、网络工程、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真正使我走向属于自己的事业之门的,是母校和我的班主任高芒老师提供的机会。在2001年的大三6月份的时候,我们计算机软件及应用专业有到北京电视台实习的机会,当时有5个名额,我很幸运的被选中,就这样,我第一次接触到北京电视台,接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制作行业。
  2001年夏天,我刚开始接触工作的时候是在500P机房,当时的500P机房在北京电视台算是主流后期设备,经过认真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我很快便开始制作北京电视台当时的重点栏目新闻《世界你好》,除此以外,还有机会接触及参与了其他优秀的栏目,比如《SK状元榜》、《小天鹅周日影院》、《同乐园》等等。初期的实践让我熟练掌握了实际操作层面的电视剪辑技术,并引发了我对电视行业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一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消退,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将电视作为我一生事业的坐标。由于在北京电视台实习阶段表现优秀被电视台制作部制作一科留用,一直持续到2002年底,我进入了电视台刚刚搭建的700P机房,设备的升级使我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新世纪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技术进步的速度也大幅度提升。可以说,谁赢得了技术,谁就占领了行业的制高点。我庆幸我一直保持着学生时代的勤奋钻研和持久的干劲,于是,到了2004年的时候,我便在700P机房工作的同时开始学习数字机房的相关技术,这次学习使我在技术领域的认识和实践方面有了质的提升,我深知,这个时期中国的电视行业已经站在了由模拟技术领域转变到数字技术领域的风口浪尖,在不断学习实践、及时进行自我的技术更新的同时,我没有放弃理论研究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关注,由于这一系列的努力和机遇,在领导的培养和重视下,终于,2004底,我开始制作北京电视台最为重要的节目——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我知道,能制作这个节目的同志绝对是后期的骨干人员,因此倍加珍惜这次机会,也获得了预想的完美结果。从此以后的6年,每到整个中国、整个北京城都为了新春佳节欢腾庆贺的时候,变成了我工作最忙、但同时也最富有乐趣的一段时间。六年的锻炼使我在北京电视台的综艺类节目中成为了剪辑能手,从2004年至今,因为制作水平的提高,领导们不断的交给我一些重要的任务,由此我便深入的参与制作了北京电视台2006年的“红楼梦中人”和2007年的“龙的传人”等几次重大的选秀节目。更让我兴奋不已的是,我得到了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和“奥运开闭幕式”两大专题节目的制作机会。
  多年来,我依靠着自己的知识、天赋、努力和北京电视台领导的信任、大力培养,在工作中越来越得心应手,我的工作能力获得了行业的多次认可,2004年,我制作完成的《第三届中国人唱外国歌大赛颁奖晚会》荣获第十三届华北地区电视技术协作会综合制作一等奖,我担任后期的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也在2006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了2005年度(华彩杯)北京广播电视奖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类一等奖和2009年度北京市高清电视节目质量一等奖。除此以外,我担任制作的、每年一度的“北京春节大联欢”节目从2006年开始,连续4度获奖,尤其在2008年获得了全国电视行业技术最高奖项金帆奖的一等奖,之后2009年2月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现代技术》一书中特约专栏中发表了《浅谈“北京新春大联欢”节目后期制作》一文。
  2009年,是我在北京电视台工作的第9个年头,北京电视台新址落成,我也跟着大部队来到了地处国贸的全新的地方,矗立云霄的写字楼,全数字和高清的设备,让我对北京电视台有了更加百倍的信心。对于我的工作,我仍然在一如既往的全身心投入。由于全台是网络化的工作流程,而且人员队伍不断的壮大,所以我要负责整个网络制作机房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我信任北京电视台。它已经成为中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这个已覆盖36个省会城市、直辖市、80%以上的地级市和70%以上的县级市、覆盖可接收人口已突破8个亿的电视台,在频道数量、节目制作能力、技术水平、经营创收等方面,在省级电视台均居于领先地位。加之地处首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国际大都市的影响力,早已形成了北京电视台独有的行业优势地位。
  我信任电视传媒行业的光明前景。目前在我国,文化传媒业是一个典型的朝阳产业,从发展趋势上看,也是一个高收入弹性产业。而目前我国的传媒行业还只能说处于发展的初期,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能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除此以外,我国文化传媒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但市场化是一个趋势,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时代将会提供给优秀的从业者源源不断的机会和能量。 
  我更加信任我的人生。我从大学的四年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基础,又在摸索事业方向的路途中遭遇这一切,我认定了这就是属于我要为之拼搏、为之辛苦、也为之幸福的事业。我想,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路途上,我是幸运的。这一切给了我成就感、安定感,也给了我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从2001年7月到2009年7月,我进入北京电视台已经8个年头了,在我事业起步与发展的的这8年中,有很多的转折点,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每个转折处都有应该感谢的人,但当今天回忆起这一切的时候,我心中深情感恩的,仍然是我的母校和我的老师们。
  感恩的是母校给了我人生最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在这四年里,我开始成人,养成了缜密细腻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它们让我在毕业后的日子里受用无穷。母校淳朴的校风和务实的态度,让我早早的学习到踏实稳重的做事习惯,它让我在光鲜亮丽却不免浮躁的传媒圈中不至于忘乎所以。在大学的四年,我享受到最美好的同窗之谊,受益于单纯且真诚的生活态度,充满灵感的生活感受为未来带来的美丽至今我仍然在享用。
  感恩的是我的班主任高芒老师,以及其他课程的所有老师们,是他们用慧眼识珠的胸怀将我从一个盲童变成了一个技术精通的专业人士,将我带入了电视传媒的前沿产业中,激发了我对于电视行业的无限激情和热爱,我将用毕生的努力将那些激情和热爱延续下去。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当拍完《黄土地》,在国际电影界开始声名鹊起的陈凯歌在同学聚会上朗诵出了这首苏轼的《江城子》,那种激扬粪土、自由忘我的热情感染了多少人。而今我也已步入而立之年,也隐隐约约体会到了那种豪气雄心。我始终认为,无论今天实现了多少,我始终走在路上,走向无限远的终点。而生命的美好和乐趣,也正是在无限的找寻和无限的接近中得以体现。
  而今,我仍然在路上。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Copyright © Bcu.edu.cn 2009.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