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网
 
 
 
   第一百期 王一川
   第九十九期 李树君
   第九十七期 冯洁
   第九十六期 刘浩林
   第九十五期 张荣耀
   第九十四期 李朝
   第九十三期 李颜
   第九十二期 高鹏
   第九十一期 吕峰
   第九十期 张希
   第八十九期 殷硕
   第八十八期 孟经纬
   第八十七期 张志超
   第八十六期 于婕
   第八十五期 史文婧
   第八十四期 刘培根
   第八十三期 赵凯蒂
   第八十二期 刘京魁
   第八十一期 凌洁
   第八十期 邬晔纬
   第七十九期 张艺凡
   第七十八期 刘文杰
   第七十七期 张鹏
   第七十六期 赖洁仪
   第七十五期 史永昌
   第七十四期 袁金星
   第七十三期 白云鹏
   第七十二期 刘杰
   第七十一期 王笑颐
   第七十期 王瑞
   第六十九期 陈方
   第六十九期 李兴洪
   第六十八期 施磊
   第六十七期 李宝刚
   第六十六期 李鹏
   第六十五期 黄鹏
   第六十四期 李曼
   第六十三期 翁雪
   第六十二期 师亮
   第六十一期 赖德芳
   第六十期 徐涛涛
   第五十九期 马小申
   第五十八期 杜宇
   第五十七期 郭潇
   第五十六期 刘博
   第五十五期 魏震
   第五十四期 程磊
   第五十三期 邹凯鹏
   第五十二期 马志怡
   第五十一期 陈晓晨
   往期回顾
   
   
   
   

曾经“四海”为家的日子


  刘文杰
  2008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
  现就职于北京市海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主要经历:
  2008年毕业后赴北京市延庆县四海镇大胜岭村任村主任助理一职,2011年村官届满,后先后就职于北京市延庆县市政管委市政管理处、北京市海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曾获奖励:
  2010年6月在延庆县的端午文化节上获得了古诗文咏诵二等奖;
  2010年7月荣获了延庆县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

  2004年刘文杰从山东省经过高考进入北京城市学院理工学部学习,四年的生活,老师们教会了他很多,学到了很多东西,北京城市学院的日子里他逛过天安门,参观过故宫,爬过香山,却没有落下过学习,历任理工学部土木4A1班数学课代表,学习委员,学生会宣传部干事,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在校期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理工学部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称号,他在完成正常学习之余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与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他深知未来的工作中不能缺少知识,同样也不能缺少能力。
  2008年毕业了,跟很多毕业生一样,那个时候刘文杰很迷茫,他不知道究竟该去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他也不知道未来究竟该怎么生活。考研的失利让他还有一股子再考的冲劲,但是毕竟不能像在学校一样家里给着生活费可以专心的复习,还好,经过几次面试他被北京帕克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录用成为了一名工程监理,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毕业,也没有正式签合同,给他安排的夜班非常多,每隔一天一个夜班,他知道工作来之不易,所以很努力。
  后来学校传来了各个区县招收大学生村官的消息,他一个宿舍的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的时候都不看好村官的职业,甚至扬言打死也不去当村官,但很戏剧化的是最后刘文杰四个人宿舍的两个人都去当了村官,一个去了通州区,一个去了延庆县。刘文杰被延庆县村官办告知录用的时候也同样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留下继续做本专业的监理还是放弃本专业去基层做一名小村官?同父母商量,家里父母也产生了分歧,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新兴的又是一个国家倡导和支持的职业,值得一试,母亲则担心只有三年任期,三年结束以后儿子将何去何从呢?或许想暂时逃离监理那没日没夜地加班生活,刘文杰选择了去基层当一名大学生村官助理。
  刘文杰记得很清楚,2008年7月2日翻过了八达岭长城,来到了离城区将近80公里外的延庆县,简短的欢迎仪式后便被将要任职的各个乡镇接走,刘文杰的村官生活就此拉开序幕。他被分配到了延庆县四海镇,这是一个偏远的镇,距离延庆城区以东50公里的一个镇,每天从镇里进延庆城区的公交车只有7班,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站点才能等到,冬天下场大雪,雪不化公交车就不通。刚去的日子是很艰难的,住宿点都分布在各个村,由于是山区,有的村在山顶上,住宿点也安排村里,骑自行车上山一路推上去需要一个多小时,下山骑自行车一路遛下来却只需10分钟,为数不多的几个女孩住在了镇里条件还算好的养老院里。吃饭是很让人头疼的事情,没有人做饭,村里有钱也买不到饭菜,只能自己做,问题是吃惯了食堂的他们没有人会做饭,只能靠老村官给做,老村官如果有事不在就只能吃泡面了。刘文杰还算幸运,被安排在了交通还算便利的黑汉岭村,离任职村3公里,离镇政府7公里,与牛场的一家人同住一个大院,一排平房搬进了几张上下铺床进去便成了他们的宿舍,没有椅子,没有桌子,平时吃饭仅靠搬家的时候同事们拿来的装书的箱子,铺上报纸,蹲在地上吃。刚去的时候,刘文杰很沮丧,他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的艰苦,曾经一度想放弃这份工作,去远在100公里外的市区找一份条件好点的工作,但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在村里一段时间以后他被调到了镇里的新农村办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又被调到镇社保所工作,社保所是刘文杰村官三年中呆的时间最长的科室,还好,镇政府里有食堂,午饭可以用钱买到了,但是油水很少,中午不管吃多少,下午三四点总会饿。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文杰也学会了做饭,也适应了这种每天跑十四五公里上下班的日子,甚至有一年冬天那场大雪封山,他跟另一个村官被困在住宿点用20块钱过了整整7天,他发现这些所谓的苦不算什么,乐趣却有很多,四海山多,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山,初春的时候漫山山花随风摇曳,花香四处飘散,到处一副山水画般的美景,夏天的时候满山绿,温度比市区要低五到七度,甚至连风扇都不用开,每天晚上躺在宿舍里听着虫鸣,闻着花草的香气很是惬意,秋天满山黄红,又是另一番美景,冬天很冷,却也阻挡不住他们的热情,堆雪人,打雪仗,滑冰……。
  四海的人很淳朴,刘文杰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在四海根本不用锁自行车,田间地头,村口路边,到地方把自行车一放,该办什么事办什么事,回来自行车保准乖乖地在那停着,在北京生活了四年的他头一回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四海的天气潮而且多变,需常常晒被子,晒在院子里的被子从来不用他们这几个初来乍到的小子们操心,每当有下雨的征兆,当刘文杰急匆匆地赶回来的时候,被子一定已经安安稳稳地在屋子里放着了……同住一个院的胡姨说:这就是缘份。也有很多难忘的事情,有一天,就要到下班的时候了,一位老人蹒跚着走了进来,要办理一项业务,刘文杰很不快,这个业务比较繁琐,他极不情愿地办好了,下班时间也已经过了,老人谢过后说:“我还得去民政”,刘文杰很不客气的告诉他民政这个点下班了,老人显得很沮丧,喃喃的说:“他们说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明天就报到县里了”。刘文杰心一软说:“要不我给你打个电话,让民政明天晚点去县里,你早点来,能给你一块办了”。他依然记得老人当时感激的眼神。第二天因为一些原因刘文杰在县里办公,第三天清早一进办公室便发现桌上放着一袋子水果,同科室的王姐告诉他上午一位老人送来的,说是要给他。自责和感动一下子全涌上了他心头,多么淳朴的村民啊,多么善良的人民!
  在城市呆久了,农村的事情一无所知,工作的内容也一知半解,对该怎么工作,如何工作充满了疑问,然而镇里早已考虑好了一切,到达镇里便迎来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便有了各种各样的座谈会:谈生活,谈工作,谈人生……,见面会结束看到书记和蔼面孔的时候,刘文杰那颗因为到了陌生的地方惊恐彷徨的心便突然稳定了下来,书记也对他关怀备至,这种关怀有时候是一句家常话,有时候是教给他一种工作的方法,有时候是一顿家常便饭,村里的工作便成了刘文杰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后来去科室挂职了,接触的人也多了起来,形形色色,虽形形色色却也是这里淳朴的百姓,来办理各种各样的事情,也许他们背不出唐诗宋词,也许他们写不出锦绣文章,甚至也许他们连字都不认识,但却无一不是带着淳朴的笑容的,每当看到他们的笑容,再累刘文杰也报他们以微笑。工作中也不乏矛盾,也曾经有过语言上的摩擦,事后刘文杰自己想想也有自己的不对在里面,便也就释然了。为这一方的百姓做些事情让他从心里感到高兴,为这片土地奉献青春他也心甘情愿。
  三年中刘文杰经历了很多事情,也得到了很多锻炼,基层的工作经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三年的村官生活中尝过了酸甜苦辣,也品过心酸和快乐,2010年5月在他的努力工作中获得了四海镇优秀团员称号, 2010年6月在延庆县的端午文化节上获得了古诗文咏诵二等奖,2010年7月荣获了延庆县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
  2011年初,大学生村官工作即将届满,总结三年的工作学习,刘文杰发现收获颇丰,基层的工作给了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待人接物也显得成熟了许多,在经历了这样一段工作体验后,重新择业也变得有把握了许多。他开始了再次择业,国家安排了很多机会,包括大学生村官企业招聘专场、各银行也专门拿出名额招收大学生村官,事业单位优先录用,甚至连公务员招考都单独拿出了许多职位专招大学生村官。2011年7月届满时,刘文杰的大多数村官同事都已经找到了工作,他们有人在银行工作,有人在国企上班,有人考了公务员,有人去了事业单位,有人留在了乡镇,即使各种面试考试没有通过的同事也都续签继续当大学生村官。
  离开大学生村官岗位已经两年多了,刘文杰依然时常回想起那些充满快乐和辛苦的日子,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给了刘文杰很多东西,也让刘文杰学到了很多东西,即使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也时时利用那个时候学到的东西来处理生活中的关系,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村官生活犹如大学后的再一次深造。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Copyright © Bcu.edu.cn 2009.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