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网
 
 
 
   第一百期 王一川
   第九十九期 李树君
   第九十七期 冯洁
   第九十六期 刘浩林
   第九十五期 张荣耀
   第九十四期 李朝
   第九十三期 李颜
   第九十二期 高鹏
   第九十一期 吕峰
   第九十期 张希
   第八十九期 殷硕
   第八十八期 孟经纬
   第八十七期 张志超
   第八十六期 于婕
   第八十五期 史文婧
   第八十四期 刘培根
   第八十三期 赵凯蒂
   第八十二期 刘京魁
   第八十一期 凌洁
   第八十期 邬晔纬
   第七十九期 张艺凡
   第七十八期 刘文杰
   第七十七期 张鹏
   第七十六期 赖洁仪
   第七十五期 史永昌
   第七十四期 袁金星
   第七十三期 白云鹏
   第七十二期 刘杰
   第七十一期 王笑颐
   第七十期 王瑞
   第六十九期 陈方
   第六十九期 李兴洪
   第六十八期 施磊
   第六十七期 李宝刚
   第六十六期 李鹏
   第六十五期 黄鹏
   第六十四期 李曼
   第六十三期 翁雪
   第六十二期 师亮
   第六十一期 赖德芳
   第六十期 徐涛涛
   第五十九期 马小申
   第五十八期 杜宇
   第五十七期 郭潇
   第五十六期 刘博
   第五十五期 魏震
   第五十四期 程磊
   第五十三期 邹凯鹏
   第五十二期 马志怡
   第五十一期 陈晓晨
   往期回顾
   
   
   
   

用哲学指导人生,用文化引领设计



  刘浩林
  2003年——2006年北京城市学院学习装饰艺术专业
  2008年曾联合创立瀚目建筑设计事务所;
  2009年独立创立“九宫阁”设计品牌(艺术陈设机构);
  2013年发起并联合清华美院教授、全国工商联企业家共同创办“营造哲学馆”,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西美院——艺术陈设高级研修班讲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北京建筑装饰协会——艺术陈设高级研修班讲师;国内多家知名地产企业——设计系统研发及艺术营销顾问;国内多名政要、明星私人设计顾问、艺术品收藏顾问。

  致力于让泛建筑设计领域从业者更哲学、更文化、更艺术、更设计!
                               ——刘浩林


  他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将哲学理念直接作用于空间设计的设计师,多年来追求运用自然的力量去塑造美,寻觅哲学、人生与设计的某种规则。他经常思考:哲学到底是什么?它和设计有什么联系?哲学怎么指导人生?这似乎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去研究的课题。
  和刘老师约定在这个会馆见面。上午春日的阳光从玻璃窗外照进馆内,古朴的红色窗帘留下道道阴影,与木质地板相映成趣。人在馆内沐浴着阳光,琴弦之声清悦明快。坐在木椅上,一副副画面顿时映入眼帘。人们于此相互交流和理解,或继续课堂的那一场辩论,这时也有学生轻柔的笔触,在画板上描摹曲线。景景相映成趣,那是一部和谐的交响曲。在它的室内陈设上,异常富有清雅而明静的气息,窗明几净,带有民国书馆气息。不论是墙壁上的摆饰、图画,或是书架上陈列的许多好书还有空中飘来的音乐,最重要的是来这里的学者、艺术家、设计师等等,更增添它的生命力。
  这是刘老师的营造哲学馆,似乎这里的一切都与他的气息有关,与哲学有关。

初识哲学


  在上大学之前,刘浩林认为哲学就是三观,就是辩证法,从没深刻探索过其更深的含义。回想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教育: “务必要把哲学学好”。那时候的他,不假思索。直到,他认识了余静赣老师(北大研究员、建筑硕士、清华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几十所大学客座教授,国家高级建筑师、江西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创始人、有着众多室内装饰设计协会头衔的业内坐标式人物),从此改变了他对哲学的看法,对设计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
  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余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江西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创始人的身份。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是因为余老师的两种角色,对于刘浩林影响最大。

第六觉—心觉


  心觉——似乎很多人不曾触及这个词汇。当余静赣老师审阅刘浩林“设计五觉”课题后,向刘浩林提及“第六觉”时,刘浩林也是一脸疑惑。于是他开始思考,开始发问:什么是心觉?余老师为什么向他提起这个词?他回忆起自己参加庐山特训营的经历,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用心觉来感受自然的魅力,用这种大自然带给心灵上的感悟去调动整个大脑细胞,并用其所带来的灵感去运用到设计,运用到人生中去。
  这种能量场,太强大,以至于让刘浩林全身心的投入到感悟中去,在不断地学习中,他惊喜地发现,哲学对于余老师的影响,似乎与父亲的叮咛产生共鸣,这更加深了他深入研究哲学的决心。
  心觉的不断感悟,对设计有更深一步的认识。翻阅哲学,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东西方哲学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更新他的世界观。调用内心的力量和自然的能量是个伟大的秘密。用天、地、人的哲学理念指导做人和做事,在修行和修心过程中,发现并学会了调动内心的力量和自然的能量。设计师应该敏锐地感触生活,并用大爱的心灵去发现自然中的美,才能做出赋有灵感的空间设计。即学会调用“内心力量和自然能量”。
  刘浩林每每对外授课,都会把这些话分享出去,他强调设计师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和-为。修,一层意思是修心,修行。另外一层意思是做事情,行万里路。心灵部分是内在的,行为部分是外在的。内外兼修者,才能成为强者。
  自然能量是超越一切的人为能量。“人为的美一定是小美,自然的美才是大美。”刘浩林笃定地说。“我深刻记得,某次我让插花设计师帮我插花,他修剪得很精美,很别致。但我依然觉得没有生命力。但是如果是沙漠上开出的一朵花,那是自然的,是富有生命力的。”大自然创造的美一定是震撼人心的,那些大设计都是天地而为的。“我在庐山特训营上讲课的时候,我教他们插花,我放了他们半天假,让他们去山上采集素材,回来后自己再创作。当我把这个引子抛开之后,你发现他们任何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比如去把一颗老树皮砍下来,树皮上有新树枝,新树芽。摆出来之后特别像一个海岛。她取材都是自然的。还有一个学生摆了几个石头,白石子,特别有海岸沙滩的感觉。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一定不是教学生怎么去做设计,而是引导他怎么去思考。引导他思考之后对他更有帮助。”这就是刘浩林经常说的跳出设计做设计,设计是无形的。
  刘浩林说他做设计一定要遵循一个准则理解空间和建筑的作用,生活方式可以无国界,但是精神层面的设计一定是东方的。例如装修系统及功能性陈设遵循人的生活方式及空间作用,但艺术品,画,盆景。只有中国的元素才是中国人能够理解的,品味的。
  “当下的设计现象,并不能代表未来的设计方向。因为人们的世界观在不断改变。九宫阁是我的职业,营造哲学馆是我的事业。对于泛建筑设计领域,在思想层面上有一点点促进作用,哪怕让有智慧的人相互影响,我觉得它们的存在就很有意义了。”

营造哲学馆—智慧与思想聚集地


  【营造哲学馆】:传承东方哲学智慧 延续营造学社精神 引领中国设计思维

  早在1929年,朱启钤、梁思成等人创办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营造学社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后来他们去清华成立了清华建筑学院。从而就有了“营造哲学馆”这个最初的想法。
  这段历史在设计行业中人人皆知,但是由于某些历史原因,营造学社没有得到更好的延续。同时,刘浩林认为“当下设计行业需要一些思想上的指引”,故而“营造哲学馆”在他的脑海中运用而生。
  能够改变人的不是产品,是思想,是教育。刘浩林觉得如果能够延续这种精神,风生水起,把营造哲学馆作为一个思想和智慧交流的地方,打造一个平台,一个让人警醒和提升的地方,让更多专家、学者们在这个地方灵魂碰撞。这个或许就是他做营造哲学馆的意义。

  晨钟暮鼓,梵音檀香,用文化引领设计,用哲学思考人生。面对他和他的营造哲学馆,我突然想到了一种颜色:蓝色。似乎他置身于蓝天白云下,在丈量生命的高度,在度量天地与人生。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Copyright © Bcu.edu.cn 2009.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