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赛目的
为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推动高校工程素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做贡献。
二、比赛内容
1、目的:检验参赛者对结构力学理论和结构试验原理的理解及其动手、合作能力,促进参赛者积极思考,增进学习的兴趣。
2、时间:120分钟。
3、内容:依据给定的试验条件,完成试件及测试仪器的安装,试件的加载和卸载、整理数据、收拾仪器,并提交该试验的最终结果(或结论),详见附件一。比赛仪器及详细介绍见附件二。
三、赛程安排
 
  
   | 
 | 时间 | 内容 | 
  
   | 统计报名情况 | 9月下旬 | 准备比赛文件,发布报名通知,公布比赛有关文件。 | 
  
   | 比赛时间 | 10月下旬——11月上旬 | 暂定10.25-11.7,具体时间提前通知。 | 
  
   | 比赛地点 | 
 | 5号实训楼一层北侧结构实验室110。 | 
  
   | 评阅 | 11月中下旬 | 按评阅标准组织评审比赛结果,进行颁奖。 | 
 
四、参赛对象与报名条件
1.参赛选手为北京城市学院在校生,不限专业和年级。
2.以团队参赛,每个团队由3-4名选手组成。
3.报名表见附件一。
四、比赛范围
本次比赛为钢梁静载试验,加载装置见附件二。
五、奖项设置
比赛设项目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并由城市建设学部统一颁发获奖证书。参与学科竞赛的同学均可以申请第二课堂学分。
六、联系方式
报名方式:现场、邮箱或手机微信报名均可。
报名二维码: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15901467684(微信同步)。
比赛邮箱:zcl20171009@bcu.edu.cn。
附件一
1、预估实验最大荷载(钢材为Q335,杆件的最大应变不超过400me,E=2.1×105N/mm2)。
2、根据所学知识,按试验特点,每组提交相应试验数据和试验报告,无统一规定。
3、每组提交5-7张照片,照片反映的内容包括试件及测试仪器的安装、数据采集箱的连线、数据采集软件的参数设定界面、试件的加载过程软件界面、试验结束后收拾仪器过程、整理完成之后的场景(除构件不动外,其他物件都需要整理妥当)等。
备注:第2项为报告形式,需提交纸质版;第3项为电子版,文件夹以组名命名,提交到比赛邮箱。所有成果均在现场操作完成后三天内提交,过期无效。
附件二
1、加载装置如下图。

加载装置
2、加载构件为贴好应变片的H型钢梁。
构件原始数据
 
  
   | 截面几何性质 | 应变片至中性层的距离 | 
  
   | 梁宽 b、梁高h (mm) | 翼缘厚(mm) | 腹板厚 mm | 轴惯性矩 IZ (mm4) | 支座 跨距 L (mm) | 施力 跨距 a (mm) | Y1 (mm) | Y2 (mm) | Y3 (mm) | Y4 (mm) | Y5 (mm) | Y6 (mm) | Y7 (mm) | 
  
   | 200 | 12 | 8 | 4.605×107 | 1800 | 600 | 100 | 88 | 44 | 0 | -44 | -88 | -100 | 
 
3、报名表。
 
  
   | 组名 | 参赛成员 | 姓名 | 联系方式 | 专业名称 | 备注 | 
  
   | 我爱试验 | 组长 | 李四 | 158******** | 17土木1(造价) | 
 | 
  
   | 组员 | 张三 | 186******** | 16土木(建筑工程) | 
 | 
  
   | 组员 | 赵五 | 138******** | 16土木(建筑工程) | 
 | 
  
   | 组员 | 王六 | 159******** | 18土木1(造价) | 
 | 
  
   | ***** | 
 | 
 | 
 | 
 | 
 | 
 
报名时间:从方案发布之日起的一周之内。
说明:
1、没有操作过结构力学组合装置的学生请在报名表最后一列“备注”里注明,学部组织统一培训。
2、报名表以小组为单位发送至微信群。
3、赛前可以到5号实训楼一层北侧的结构试验室进行练习,需提前预约,联系人赵老师,联系方式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