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公告       党建园地       专业设置       国际交流       实习实践       学习资源及下载       学生风采       校友专栏    
首页 | 实习实践 | 实习动态 | 正文
校外实习实践心得
2017-01-04 00:00   审核人:

一、实习内容介绍:

本次校外实践在人民网西文版完成,主要内容是学习撰写、翻译新闻稿件;采访、参加各个西语国家使馆及其他文化活动;新媒体的运营以及推广。本次实习实践的目的是提升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一方面是输出自己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另一方面是输入新鲜的行业知识,使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二、实习进阶三步曲:

按照实习实践计划,本次实习完成情况良好。我的实习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适应学习,二是独立应用,三是探索创新。

第一阶段自然是初入单位的时候,努力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工作氛围中去,学习、消化单位老师教我的新知识。比如第一天,我学习一些基础操作知识,把稿件录入到特定的系统中去,步骤虽简单,但需把小细节牢牢记住。我第一天的时候犯了不少小错误,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更加细心,先把质量提上去,再把效率提上去。一个星期下来,我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实习表现不错,受到了行业指导老师的夸奖。

在学习到了一系列的基础知识之后,我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独立应用阶段,我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包括系统操作、新媒体推送等。值得一提的是,我获得了多次外出采访的机会,还受到了经验丰富的行业老师的指导,由此得以在人民网上发表几篇署名的新闻稿。第二阶段需要自己主动学习,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但这绝不是“自讨苦吃”,而是在锻炼自己的能力,帮助自己收获更多的知识。

紧接着我渡过了第三阶段——探索创新阶段,由一开始的单纯完成任务转变成思考怎样将工作做的更好。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提高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我先思考并总结了提高阅读量的关键,比如选材上要多关注社会热点,排版上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内容要充实精致,利用排版使原本密密麻麻,看似枯燥的文章更清晰易懂,色彩搭配也很重要等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实习期间我开创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推送栏目,在每日浏览大量新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有趣的文章,但是新闻每日一换,更新迅速。原本每天推送三篇详细文章,而我则利用新闻每日更新的优势,用简短的文字配图,每天选六个新闻点集合成一条新闻加以推送,这个想法得到了在行业指导老师的认可,新栏目由此应运而生。这个栏目可以让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也使第三条推送的阅读量较之前有所提高。在我负责期间,一直在“革新”这条推送的排版,寻找合适的排版方向,也受到了主编的鼓励,在指导记录中写到“相信可以成为一个品牌”,这是对我第一次创新的极大肯定,也使我深受鼓舞。

三、实习收获

本次实习对新媒体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最大的收获是在写稿方面受到了专业的指导,在外出采访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很荣幸地发表了几篇中西文的新闻稿。我的体会是,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之间其实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比如在学校口译课上学到的,在做口译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提前找到相关材料,准备合适的衣服等,就用到了参加记者招待会之前的准备工作上。在同外专外出采访的过程中,深有感触,外专的沟通交流、语言能力甚至拍照水平是我远不及的。怎样做到与不同的人都像老朋友似的交谈?怎样用简单的手机拍出好的新闻照片?怎样把自己看到的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这都是我要向外国专家学习的。

除此之外,我获得了一些翻译机会和宝贵的专业指导,每次翻译,我都会记录时间和字数来控制翻译质量和效率,自己要先检查一遍,把自己最优质的翻译稿件交给外专检查。在外专帮我改正之后,我会把我翻译的文章同外专改过的文章进行对比标示,不明白的修改之处会找外专问清楚,以便下次翻译的时候有所改进,这使我的实际翻译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四、实习心得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都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力求把实习工作做到最好。同时我不断寻找创新点,最终将自己的创意通过微信平台得以展现。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唯有不怕失败,勇于提出新想法并付诸实践,我的个人综合能力才会有巨大的提升。

通过这15周的实习,我对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爱岗敬业,在团队合作中做好自己,不影响团队进程,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要适当休息,注意身体锻炼,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天,在工作中始终充满活力。

我不是天资聪颖的学生,但是我勤奋苦干,诚恳好学,十分感谢学校能提供实习期,让我从课本中走出来,活学活用,尤其感谢学校专业指导教师的引荐和人民网西语版的前辈们给予我的帮助与肯定、建议与指导,让我度过一个充实又难忘的实习期,丰富了人生阅历。

13西本2班 姚克钦13110340026

2016年12月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
地址: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北京市海淀区永丰高科技园区 邮编:10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