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智能设计与建造)

日期:2022-05-31 15:01 点击数:

招生科类:理工

招生层次:本科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学士

一、专业简介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催生了各个行业的变革与创新,土木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智能建造是解决土木建筑行业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的有效途径之一,已在很多工程中被提出并实践。智能建造涵盖土木工程的设计生产施工三个阶段,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BIM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设计阶段的BIM建筑结构机电协同设计,到施工建造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机械手臂进行结构安装,实现人与机器的协同建造;通过云计算技术搭建建设项目云服务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传感器监测及物联网搭建项目管理系统,以实现建筑物与部品构件、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在施工现场实现人脸识别、移动考勤、塔式起重机管理、粉尘管理、设备管理、危险源报警、人员管理等多项功能,以完成工程管理中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对项目全周期进行管理。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必将为土木建筑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土木工程专业是我校第一批重点建设专业,基于建校初的工民建、建筑工程等专业,已有30多年办学经验。本科毕业生约4000人,北京生源毕业生超过2500人,历届毕业生就业率99%以上。专业定位一直较为准确,在学校面向全国、立足北京、服务京津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方针指引之下,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学科理论,以掌握智能设计、智能建造与管理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同时兼顾部分优秀学生考研深造。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上手,与行业发展契合度好。学生就业面较宽,绝大部分从事本行业且就业后多年也很少偏离本行业,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长为行业的中坚力量,为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城建及市政基础建设做出了贡献,毕业生社会声誉及影响良好。

据职友集网统计,土木工程专业是本科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之一。截止2022年3月,在所有1053个本科专业中排名第16,在工学类170个本科专业中排名第6,在土建类7个专业中排名第1;土木工程专业招聘职位11.2万个,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多的地区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四个地区需求量约2.9万人,占全国需求总量的59%。

另据职友集网统计,截止2022年3月,所有专业中工程管理人才就业排名第1,招聘职位11.92万个。工程管理人才需求量最多的地区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需求量3.2万人、2.9万人、2.67万人和1.53万人,占全国需求总量的63%,其中,在土建房地产行业就业的项目管理人才占31%。

二、专业优势与特色

1、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了BIM技术应用时代。本专业广泛开展BIM基础、BIM三维协同设计、BIM5D项目管理、BIM造价应用等课程教学。

在校内设有BIM研发中心,安装有Revit软件(含建筑、结构、机电模块)、PKPM结构软件,可培养学生掌握BIM建模基础、BIM三维协同设计能力;安装有Navisworks软件,可培养学生掌握三维施工模拟及进度管理等技能;安装有PKPM项目管理软件、广联达算量与计价软件、广联达BIM5D、场布、梦龙进度等软件,可培养学生掌握BIM5D项目管理技能。


1学生BIM技术实训环节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住建部对BIM技术在建筑业各个领域的不断推广,各大建筑企业和设计院所急需掌握BIM技术的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类人才,建筑类高校作为培养建筑类人才的摇篮,推广和应用BIM技术,培养更多的适应行业需要的BIM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掌握BIM建模基础、BIM三维协同设计、BIM5D项目管理等技能,这些BIM技术应用技能的掌握对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与多家设计院所、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大型建筑工程公司、路桥工程公司、造价咨询公司、监理单位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中铁建设集团、首开集团、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北京诺士诚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伟泽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校企联合培养体现在:(1)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聘请企业资深结构设计工程师、施工技术工程师、造价工程师、项目管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讲授专业BIM三维协同设计、BIM5D项目管理等核心课程;(3)邀请知名企业工程师为学生介绍土木工程前沿技术;(4)高年级学生可在合作企业完成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实习企业可择优留用学生就业。


2校企合作平台

3、本专业教学内容: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结构设计、项目管理方向多年的办学经验,在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设置智能设计与建造方向模块课程,学生除具备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项目管理等专业能力外,还具备智能设计、智能建造等建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4、学生凭借建筑信息技术能力,在校期间可以申报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工程师(初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具备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毕业后可考研深造,也可根据工作需要考取土木工程行业所需的专业资格证书,如注册结构工程师、一二级注册建造师、一二级注册造价工程师等。

5、师资力量强。共有专职教师10余人,高级以上职称占到50%以上,有2/3以上具有工程项目实践经历,约1/3具有注册类执业资格证书。承担教科研项目近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8项,市级及省部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6部。

6、专业开创了土木工程工作室等专业学生社团,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北京市级大学生挑战杯、城市新星计划、实培计划项目等。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管理、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知识,能够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智能测绘、智能设计、智能建造和智能运维管理,能胜任传统和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管理、信息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将工程建造与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地基基础、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智能施工技术、BIM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BIM造价应用、BIM三维协同设计、BIM5D项目管理、建筑工程物联网基础、大数据与云计算等。


3专业实验室

五、培养成果(在校生)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情况:

2021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顺义校区3期项目地下给排水系统BIM模型,负责人:关智文,指导教师:董晓丽

2020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杭州粉细砂土力学试验及动力特性研究负责人:戴津津,指导教师:高艳华

2021年,北京市级项目:

粉细砂土注浆体力学试验研究,负责人:李禹羲,指导教师:高艳华

2020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MC活性粒子材料力学性能及可注性研究,负责人:徐宏扬,指导教师:高艳华

项目名称:桥梁结构有限元优化设计及模型搭建,负责人:张昊,指导教师:袁则循

2019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新型高水绿色充填材料配比及力学性能研究,负责人:刘子朋,指导教师:高艳华

项目名称:北京通州某公路跨北运河特大桥结构设计,负责人:陈立伟,指导教师:包碧玉

2019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会展中心建筑结构设计,负责人:伏昊,指导教师:张翠翠

项目名称:石墨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负责人:佟思远,指导教师:隋智力

项目名称:基于实验和数值仿真的平面桁架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负责人:李睿,指导教师:黄惠茹

项目名称: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形式设计,负责人:张昱,指导教师:李照广

2018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自行车专用路高速高架桥设计,负责人:刘旭,指导教师:包碧玉

项目名称:承载多种荷载工况的大跨度结构模型设计,负责人:马春华,指导教师:袁则循

2018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3D打印的类岩石材料力学性质研究,负责人:方梓周,指导教师:高艳华

项目名称:地质雷达及工程检测仪器应用研究,负责人:蒋荣,指导教师:高艳华

项目名称:不同含碳量钢的力学性能测试,负责人:王亮,指导教师:周义清

项目名称:岩石的非线弹性特征实验研究,负责人:张博雄,指导教师:隋智力

项目名称:滨海软土动三轴及真三轴试验研究,负责人:武孟睿,指导教师:高艳华

2017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桥梁博物馆的设计,负责人:龚港,指导教师:张翠翠

项目名称:超高层建筑结构模型优化设计,负责人:孟令琦,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图书馆侧人工湖人行桥梁设计,负责人:王童,指导教师:包碧玉

2017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负责人:王勇,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大跨度钢结构桥梁结构建模及有限元分析,负责人:李林阳,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地质雷达在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负责人:高孟琦,指导教师:高艳华

项目名称: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和优化—以万科新里程工程为例,负责人:钟岚竹,指导教师:李照广

2016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双向风载作用下风力发电塔架模型的制作与优化设计,负责人:王旭,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蚌埠体育馆设计,负责人:张馨笛,指导教师:张翠翠

项目名称: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优化分析,负责人:王嘉晨,指导教师:袁则循

2015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通辽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设计,负责人:吕頔,指导教师:张翠翠

项目名称:风力发电塔架结构模型搭建与结构静动力荷载作用有限元分析,负责人:余磊,指导教师:袁则循

2015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对角斑马线实地施工报告——海淀区为例,负责人:唐志远,指导教师:包碧玉

项目名称:相贯节点焊接变形的施工控制,负责人:王辰,指导教师:李照广

2014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防护网结构模型搭建与结构静动荷载作用有限元分析,负责人:李知谦,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基于ANSYS的三维多跨框架结构受力与变形的数值分析,负责人:刘莉萍,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设计,负责人:李玉超,指导教师:张鹤

项目名称:高速公路加油站网架结构选择与设计,负责人:李星昱,指导教师:李照广

项目名称:北京公交不合理方面的调研及分析,负责人:朱宇轩,指导教师:张卫华

2013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海淀区绿色建筑的认知调研及模型设计,负责人:李云龙,指导教师:张鹤

项目名称:简支桁架桥梁结构模型搭建与结构静动力荷载作用有限元分析,负责人:李知谦,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大跨结构创新结构设计,负责人:战浩,指导教师:董晓丽

项目名称:唐山唐海酒店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负责人:任达龙,指导教师:李照广

项目名称:黔西县煜吉旅游酒店的建筑与结构设计,负责人:刘肇锦,指导教师:李照广

项目名称:砌体结构房屋与混凝土结构房屋经济性能对比,负责人:陈思宇,指导教师:李照广

2012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变截面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应力状态监测研究,负责人:袁燕龙,指导教师:隋智力

项目名称:戛纳春天住宅结构设计,负责人:焦振新,指导教师:张鹤

北京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深化项目:

北京市地铁17号线南口-孙河活动断裂专项研究,负责人:余磊,指导教师:高艳华

援莫桑此克孔子学院和传媒艺术学院教学楼基础和结构方案研究项目,负责人:李瑞,指导教师:董晓丽

各级学科竞赛学生获奖:


4学生参与学科竞赛

李德宝、陈天一、戴龙、胡敏、张昊、姚成,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大跨二等奖,指导教师:包碧玉、袁则循

佟思远、项子雄、李梦莹、史金鹭、郝敬怡、陈卓超,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结构三等奖,指导教师:赵春雷、徐振华

王婧、伏昊、宋正轩、李佳琦、张子恒、崔添翼,第八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结构二等奖,指导教师:张翠翠、李照广、马静。

刘旭、陈立伟、贾晨辉、董秋瑾、尚超、刘鸿杰,第八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大跨二等奖,指导教师:包碧玉。

马春华、王毅、张晓雪等,第五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团体二等奖,指导教师:高艳华

龚港、吴淑涯、华波、刘轩宇、连睿凯、李佳琦,荣获第七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结构三等奖,指导教师:张翠翠,马静

沈京军、王勇、潘世奎、刘旭、钟岚竹、史辰淦,2015、2016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荣获第七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大跨二等奖,指导教师:包碧玉

卫英琦、黄金、龚港、廖新月,2016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荣获第四届全国BIM毕设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高艳华

黄睿、唐亚龙、陈冠雄、杨瑞霖、龚港、连睿凯,荣获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结构方向)二等奖,指导老师:张翠翠、马静

王童、师凡伟、田佳明、周瞳诺、张栎昕、高雄伟,荣获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大跨方向)二等奖,指导教师:包碧玉

张馨笛、袁亚楠、杜嘉明、曾浩、蒋奥玲、隋子默,荣获第五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结构方向)二等奖,指导教师:张翠翠

唐志远、胡大鹏、张玉婷、高孟琦、李瑞、王童,荣获第五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大跨方向)二等奖,指导教师:包碧玉

吕頔、汪建飞、胡妡雅、郝琪、崔艺馨、吕梦娇,荣获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结构二等奖,指导老师:郝峻弘、张翠翠

曹凯旋、关旭、徐鹏、胡大鹏、郭成、唐乐壮,荣获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大跨)结构二等奖,指导老师:包碧玉

冉茂禾、李贺山等,荣获第三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大跨结构设计组),指导教师:李照广

李云龙、战浩、刘万里,荣获第二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北京建筑大学体育馆结构设计),指导教师:董晓丽

李荣、李佳静、冯佳林,荣获首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长途车站结构设计),指导教师:董晓丽

武丹、李强、刘雅琴、周嵘、李欣、霍冰凌,荣获首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输电塔模型及加载),指导教师:董晓丽

教师获奖或获取证书:

隋智力中国工程爆破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李照广、包碧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董晓丽BIM建模——Revit建筑建模师资证书

专业获得荣誉: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专业荣获2020年北京城市学院优秀就业专业奖励。

教师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

李照广:主持《钢结构天线骨架数值研究》,横向课题,2014;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奥运会羽毛球场馆模型试验研究”。

张卫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饱和土三个基本问题的研究》。

六、实习实践

1、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期间安排多项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或实训等,课程设计如: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等;土木工程专业目前拥有岩土工程、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结构工程等实验室及BIM研发中心,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或实训包括:工程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工程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实验、BIM技术及应用类实训。


5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2、实习实训单位

首开集团、北京建工集团、中铁建设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中国标准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市政工程研究院等50余家实习实训单位。


6学生开展专业实习

3、签约就业单位

首开集团、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建工集团、住宅总公司、中铁建设、田华建筑公司、新兴保信、住总集团、建工集团装饰公司、民政局设计所、海淀区设计所、双园监理公司、京精大房监理公司、北京建扶监理公司、北京帕克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天鸿集团、北京六合新世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公司、斯克莱设计工程公司等。

七、发展前景

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必将为建筑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现有应用从设计阶段的BIM技术到施工阶段的物联网技术、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再到运维阶段的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多种技术的融合应用将会成为今后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的重点。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未来国内企业对智能建造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与3D打印和人工智能等实体建造技术的结合,从而推动智能化建造系统的研发。在教育方面,我国很多高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智能建造技术的环境,培养出具备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知识的智能建造领域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主要围绕土木工程师技能的知识要求设置课程和制定培养方案,融入智能设计与建造特色课程。毕业生可以选择勘察、设计、施工、房地产、监理公司等传统建筑工程行业,也适合进入BIM全过程应用管理及智能建造设计生产等高新技术单位。

八、土木工程专业历届学生考研情况

表1土木工程专业历届学生考研情况

序号

姓名

考入学校

考入专业

毕业时间(届别)

1

王辉

中国矿业大学

岩土工程

2008

2

张涛

北京科技大学

工程力学

2008

3

曹卫卫

北京交通大学

结构工程

2008

4

王晴

燕山大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009

5

罗琨

北京交通大学

结构工程

2009

6

陶磊

中国矿业大学

结构工程

2009

7

郝震宇

中国矿业大学

岩土工程

2010

8

汪程明

北方工业大学

结构工程

2011

9

魏卫

中国矿业大学

岩土工程

2011

10

高雅

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

2012

11

凌洁

北京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3

12

李振

北京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3

13

张景星

北京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3

14

韩翡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工程

2013

15

杨剑

西安工业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3

16

高晓将

北方工业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3

17

张清

太原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

2014

18

周文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岩土工程

2014

19

吴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土木工程

2014

20

李强

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

2015

21

王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6

22

王琪琪

武汉理工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6

23

张曼滢

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6

24

于洪斌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6

25

官林

中国矿业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6

26

郝琪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6

27

朱腾飞

广西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6

28

吴迪

天津城建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6

29

王茜

北京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6

30

王超

太原理工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6

31

刘思勤

北方工业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7

32

李玥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2017

33

蒋航宇

中国矿业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8

34

王旭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8

35

卢京宇

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8

36

轩倩茹

新疆农业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8

37

江映潼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应用统计

2018

38

郭湘漪

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运动学

2019

39

唐璇祺

北京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

2019

40

晁爽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

科学技术史

2020

41

王叙棋

北京工商大学

保险专业

2020

42

姜智予

华东交通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21

43

戴龙

暨南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22

九、往届部分优秀毕业生就业及出国情况

张茹娜(2005届),北京城建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刘鑫虹(2005届),北京公联洁达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路昕(2006届),安定门房管所。

张艳(2006届),中央财经大学基建处。

张晓燕(2006届),北京民政局设计所。

殷巍巍(2006届),北京天图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刘娜(2007届),北京住总市政工程公司。

吴方升(2011届),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牛祯祯(2012届),北京住总第二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丁海东(2013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基建处。

李大鹏(2014届),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陈凯(201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马国宁(2014届),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齐雨尘(2015届),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李奔(2015届),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汪建飞(2016届),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

张宇茂(2016届),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张昭(2016届),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王欢(2016届),北京住总第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孙震(2017届),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曾彦铭(2017届),海南省建筑设计院。

王子韬(2018届),天职(北京)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张祥林(2018届),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李佳兴(2018届),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方梓周(2019届),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李天童(2019届),国贸工程设计院。

蒋荣(2019届),中冶建工集团。

马志智(2020届),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陈立伟(2020届),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谭罗皓(2021届),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毛世龙(2021届),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此外,近5年来,本专业有20余位同学选择出国深造。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木燕路北京城市学院

电话:010-6145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