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赋能基础教育——教育学部创新实践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6日 09:41 点击率:

六一儿童节前夕,教育学部师生深入多所小学,通过科技启蒙、文化传承、艺术美育等多元化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去了节日的欢乐,更展现了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创新实践,为“大中小学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提供了生动范例。

高校资源下沉,助力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培育

 在房山区长阳中心小学,教育学部志愿者以“科技筑梦 创新成长”为主题,设计分级科技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亲手制作磁悬浮小车、国旗升降机等作品。这一过程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递,更是批判性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1FA5C

高校师生将前沿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带入课堂,有效补充了小学科学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89FC1

活动结束后,学部收到了校方的高度评价和诚挚的感谢信,这份认可让志愿者们倍感欣慰。

3E7A3

 化传承与劳动教育融合,厚植家国情怀

 当端午节与儿童节相遇,教育学部“匠心巧手”工坊组织46名志愿者,在窑上中心小学开展“粽情端午”活动,带领窑上中心小学近600名师生开启"粽情端午"之旅。从粽叶折叠到糯米填充,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学,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在教授包粽子的同时,志愿者们给孩子们讲述了端午文化的起源与深层内涵。


2D355

这种沉浸式体验,使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强化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


22F19


 非遗美育进校园,激活艺术教育新动能

    在裕达隆小学,教育学部教育学部24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化身“非遗助教”,带领孩子们体验皮影戏、折扇画、手工纸翻花等15种传统艺术,指导小朋友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非遗体验活动不仅丰富了基础教育学校的美育形式,更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2598A

在顺义区沙岭小学的“童心筑梦·闪耀沙岭”活动中,23级小学教育专业(文科)的同学们通过诗朗诵《我是青年》和合唱《你笑起来真好看》,与孩子们共创了一场温暖的情感教育课堂。铿锵有力的诗句传递青春力量,轻快的歌声引发全场共鸣,孩子们挥舞双手跟唱、笑声交融的场景,生动展现了艺术活动的育人价值。

非遗美育进校园让学部学生在真实教学场景中亲身体会到了“以美育人、以情化人”的教育价值,其课程设计、活动组织等实践能力得到全方位锤炼。通过“高校研发—师生传递—儿童内化”的链条,高校美育资源下沉,正推动形成多方共赢的教育新生态。

构建教育共同体,守护成长无限可能

此次系列活动通过资源整合、文化传承、师资培养等多维度的深度合作,彰显了高校在服务基础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是构建高校与中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的有益尝试。这种协同育人的创新探索,不仅为当下教育注入活力,更为未来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路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