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学部概况       新闻动态       党建工作       招生就业       教学实践       国际交流       学生作品       校友风采       Foreign Language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部新闻 | 正文
文传中外青年工作坊 | 我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举办“中华文化研学沙龙”
2025-03-10 15:21   审核人:



3ED9C


为进一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深度融合,20253月,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迎来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汉语课程师生团一行17人来访,两校共同举办了“北京中轴线”主题系列交流活动。

1558C


此次活动“以语言为桥梁、以文化为内核”,通过语言交流与文化体验的双向互动,积极探索国际传播与对外交流新模式,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文传学部由传播系牵头,组织戏剧与影视(广播电视编导)硕士、广播电视编导、传播学以及英语和法语专业33名同学担任志愿者,分别负责图文影像记录、现场陪同翻译、实践教学助理等工作。

111DB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4日,中加师生以“北京中轴线非遗文化研学”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文化体验之旅。活动首站是位于前门大街的广誉远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两国同学们一起听取了来自我校合作单位北京大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刘颖老师主讲的《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主题讲座;在实地参观广誉远博物馆过程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医药千年传承与现代创新的完美交融。


1A217

在美食体验环节,魁北克大学同学们在北城同学们的带领下,先后品尝了“豆汁”“炸酱面”“豌豆黄”等传统北京美食,从舌尖上领略了北京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173E5



在欣赏了壮美的天安门广场后,两校同学一起来到故宫。中外同学结成合作小组,沉浸式地在“故宫数字探秘”活动中学习和感受故宫里的数字文化,了解太和殿“九大神兽”以及门钉“九行九列”背后的礼制内涵,把在加拿大汉语课堂上所学的词汇成功转化为探索中华文化的有力抓手。在故宫邮局,留学生们把北城同学们精心准备的印有中轴线地标建筑的明信片寄给各自远方的家人和朋友,每张明信片不仅承载着北城同学们美好的祝福,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14009


12682


17050

讲述“和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37日,“我和北京中轴线的故事”主题沙龙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中加师生之间的文化交流。魁北克大学的留学生们首先来到我校现代传播实践教学中心全媒体演播室,同学们参与了“中文主播达人秀”的节目录制,兴奋又激动地用汉语分享着自己与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FE6C

124A7


在北城“中轴线汉语体验课”上,留学生们在我校专业老师的讲解下,深入了解了“对称美学”“天人合一” 等文化关键词,课程巧妙地将语言教学与中华文化哲学理念相结合,有效实现了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双提升。活动创新地将中华文化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资源。在“中轴线知识竞猜”环节,故宫三大殿、景山万春亭的历史故事成为趣味问答素材,留学生们积极用中文抢答,赢取文创奖品,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在“你来比划我来猜”游戏中,留学生们以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演绎“烤鸭”“豌豆黄”“糖葫芦”等中国传统美食,在欢乐互动中锻炼了词语表达能力。

14A4C


魁北克大学的留学生们在北城师生的共同陪伴下,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切体验到中文之美,更在生动有趣的互动与真诚交流中收获了珍贵的国际友谊。本次活动为文传学部传媒及外语各专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交流机会,为国际文化交流搭建了坚实桥梁,为未来的国际教育合作提供了宝贵范例。

150D4


“文传声”

中轴线是北京的灵魂,从永定门到钟鼓楼,一路古迹林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在组织拍摄加拿大留学生游览中轴线的过程中,加拿大同学们对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充满好奇。当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他们惊叹于广场的宏伟;走进故宫,那些精美的宫殿和文物让他们目不暇接。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让我感受到文化交流的魅力。通过镜头,我们记录下中轴线的美,也传递出北京这座古都的活力与包容。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22级广播电视编导研究生 张梁


这次我作为主持人参加了北城文传中外青年工作坊的“北京中轴线研学之旅”,带领外国友人领略中轴线文化,让我收获颇丰。我深刻体会到语言在文化传播中的桥梁作用,通过中文的讲解和交流,外国友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中轴线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同时,我也认识到在跨文化交流中,寻找文化共鸣点至关重要,这能够有效促进外国友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这次活动还让我在策划、主持和临场应变等方面得到了充分锻炼,这些经历都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我将继续加强文化学习与研究,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国际视野与传播意识,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23级广播电视编导研究生 俞满意


当我陪伴留学生一起用相机记录故宫红墙的斑驳、天安门石狮的纹路、中药博物馆的百草标本时,我强烈感受到了传媒的质朴力量。无须复杂的技术,只要简单的照片也能传递文化细节:斗拱的层叠展现建筑智慧,称药的小秤凝结中医哲学。当这些照片被分享给远方亲友时,画面成了跨越语言的桥梁——无需过多解释,一砖一瓦的痕迹、一草一木的形态,都在无声中传递文明的温度。镜头下的真实记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得以触碰另一种生活的肌理,平凡的画面也能成为打开理解之门的钥匙。

——23级广播电视编导研究生  薛涛


通过本次活动,加拿大同学们从最初对“中轴线”概念的陌生,到逐渐理解其内涵,最后他们可以用汉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一过程使我认识到将语言教学与文化体验紧密结合,能够激发海外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可以有效增强他们对汉语及中华文化进一步的理解与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融合发展。同时,作为北京城市学院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我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语言和传播结合发展,为将来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做贡献。

                     —— 22传播学专业(国际传播实验班) 张佳歆


作为一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我深刻认识到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此次活动让我更加坚定了发挥本专业特长,以镜头记录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信念。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养,用优秀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随着国际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深入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体会中国、爱上中国、宣传中国。

                              ——22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刘玥彤


在和魁北克大学访学团的文化交流活动中,通过探索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访学团成员沉浸体验中轴线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积极用中文表达感受,这种热情让我感受到语言作为文化桥梁的力量。此外,我也从他们的提问互动中获得了新的思考角度。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需要我们主动讲述,也需要倾听与对话;同时,这次活动也是一次宝贵的专业实践,锻炼了我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时直接翻译并不能准确传达出文化底蕴。所以要提前熟悉相关专有名词以及文化背景,同时灵活应变,通过一些更具体的解释传达出深层内涵。在未来,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 22级英语专业 熊若丹


一路同行,一路“京”彩。很荣幸能够担当本次活动的法语翻译。我和中加师生度过了难忘的美好时光。通过这次游览北京非遗文化中轴线的宝贵机会,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凭借丰富的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当代的文化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标识和吸引力。我也认识到了传播与语言是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的重要方式。同时,我也为两校之间深刻而纯洁的友谊感到动容,双方之间一见如故,友好交流,也为我校的国际交流抹下了浓厚的一笔。在此,我也立志要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让语言为我们的伟大复兴构建起宽阔的桥梁。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砥砺前行,让非遗之美,世代相传!  

                                      —— 23级法语专业 林禹坤


“以语言为桥梁、以文化为内核”,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打造“文传中外青年工作坊”品牌系列活动,围绕中外城市文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跨文化交流等多个层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活动。“北京中轴线文化”作为北京城市文化对外传播闪亮的名片,不仅承载着北京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城市精神,在“文传中外青年工作坊”品牌系列活动中也成为热点。通过中外青年共同参与深度体验,以国际化的视野解读北京中轴线文化,让更多中外友人了解到中轴线文化景观背后的丰富内涵,用中外青年的力量不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让我们一路前行!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
地址: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北京市海淀区永丰高科技园区 邮编:10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