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版艺术学部网站

招生·简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艺术设计学部硕士研究生拟招生计划

发布者:艺术设计学部硕士研究生拟招生计划  时间:2023-09-13 10:29:45  浏览:

2025年艺术设计学部硕士研究生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
     研究方向      培养计划        专业研究方向特色    考试科目  学制
135700 设计 01(非全日制)环境与空间设计 设计硕士教育发展中心

本专业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立足城市设计服务、城市文化传承,具备设计创新、审美鉴赏和实践能力,具备跨专业团队合作及自主创业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能够胜任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产品设计等相关领域实践、教育、管理与策划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6艺术基础

④801艺术设计概论

 三年
02(全日制)视觉传达设计 设计硕士教育发展中心

本专业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立足城市设计服务、城市文化传承,具备设计创新、审美鉴赏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能够胜任平面设计、商业插画等相关领域的实践、教育、管理与策划等工作,并具备跨专业团队合作及自主创业的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6艺术基础

④801艺术设计概论

 三年


  专业
     研究方向      培养计划        专业研究方向特色    考试科目  学制
135700 设计 03(全日制)数字艺术与交互设计 设计硕士教育发展中心

本专业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立足城市设计服务、城市文化传承,具备设计创新、审美鉴赏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能够胜任信息交互设计、数字艺术创作、数字娱乐、数字时尚、数字产品、数字空间等相关设计领域的实践、教育、管理与策划等工作,并具备跨专业团队合作及自主创业的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6艺术基础

④801艺术设计概论

 三年



2025年拟招生专业介绍——设计(环境与空间设计) 代码:135700

一.培养目标

设计(环境与空间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立足城市设计服务、城市文化传承,具备设计创新、审美鉴赏和实践能力,具备跨专业团队合作及自主创业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能够胜任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产品设计等相关领域实践、教育、管理与策划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特色

设计(环境与空间设计)专业围绕北京城市发展战略,从新时代人居需求出发,立足于市场和用户实际需要,以面向北京、辐射全国,聚焦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为培养定位,以“多元平台——校企行多元协同人才培养平台”为依托,以“两个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为主体,以设计实践项目为依托,采用以“主题+项目+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即由校内导师+行业导师组成高水平导师组,联合指导学生艺术实践和毕业设计,开展真题真做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协同创新。

本专业注重教学的跨界与融合,注重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艺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和创新发展,培养具备可持续性设计思维,具有文化传承、节能与环保、生态与科技等设计意识的高素质匠心专能应用型人才。

校企联合指导城市更新项目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设计项目现场调研

研究生答辩现场陈述环节

研究生毕业设计作品展

三.师资团队

本专业教师以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为主,多数具有建筑设计规划院和行业一线项目设计与管理工作经验。学术导师学缘结构丰富,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韩国东西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除校内学术导师外,本专业方向还邀请了众多国内外一线设计大咖组成校外导师团队,参与研究生实践教学与项目指导。教师团队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术活动,曾承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委员会年会的“国际论坛”,承担教育部英国繁荣基金项目,承办2022北京国际设计周智慧城市创新设计发展论坛等,带领学生完成各类竞赛并获奖近千项。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委员会年会 参会专家合影留念

四.产学研合作

专业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国家及北京市级知名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基地,打造了多个以“设计协会+知名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实践基地,共同开展设计服务与创新实践。承担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学部是北京创意设计协会秘书长单位、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教育分会理事单位、北京卓越艺术人才(美术、设计)培养高校联盟单位、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本专业依托校内实践中心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世界人居(北京)环境科学研究院、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159家单位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并设立了多个实力雄厚的实习实践基地,与相关导师团队建立稳定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实践和设计服务提供了保障。通过校企、校协合作,有效推进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有效改善了人才培养环境,极大地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而实现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场景

部分合作企事业单位

五.培养成果

专业为首都乃至全国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设计专业人才,获得极大的社会美誉度。本专业紧密结合“首都核心区规划”“北京副中心建设”“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重大规划,与多个设计院所、政府部门合作,参与完成大运河(北京段)国家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北京中轴线钟鼓楼片区、帽儿胡同、豆腐池胡同等旧城改造项目,北京市政协京华同心奖奖杯及证书设计、致公党奖章及奖杯设计等重要设计项目,用主题项目、实际项目和前沿命题来强化和引领专业教学。在实际项目的带动下,在校研究生曾在韩国K-design、美国IDEA、INNODESIGNPRIZE国际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可持续设计大赛、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等多项国际级、国家级赛事中斩获大奖。学生毕业后深耕于专业各领域,成为设计各领域的主力军,他们在解决设计问题,促进城市建设等方面成为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数十名同学创办了设计公司,大量校友持续深耕设计行业一线,已成长为主要负责人、设计总监等,如优客工场执行合伙人、INNCILIFE品牌创始人等。多名毕业生获得红点奖、红星奖、ASLA奖、光华龙腾奖、北京市环境设计行业先进个人等,受到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北京2022年冬奥会特许商品旗舰店室内设计项目



2025年拟招生专业介绍——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代码:135700

一.培养目标

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立足城市设计服务、城市文化传承,具备设计创新、审美鉴赏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能够胜任平面设计、商业插画等相关领域的实践、教育、管理与策划等工作,并具备跨专业团队合作及自主创业的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城市视觉信息设计”为核心,采用“工作室+设计项目”的培养模式,以学术科研、设计项目和强大的实习基地为支撑,为研究生打造“课程学习+项目研究+专业实践”的成长平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视觉信息的交流与意义传达为内容,通过对视觉信息内容、符号、传达方式的讨论,致力于探索新时代、新语境下,视觉信息设计如何影响和丰富艺术创作、内容传播以及文化体验。本专业建有多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并与百余家设计机构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专注于平面设计、商业插画等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开创精神的实践型人才。

研究生课程项目汇报

三.师资力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拥有较强的学术导师团队,不仅有留学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具有国际前沿设计指导经验的研究生导师,还拥有多位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学位教师任教。专业还聘请多位世界500强企业的设计总监和国际三大设计协会成员、国际服务设计联盟主席等众多国内外一线设计大咖成为行业导师,与校内导师一同指导研究生开展项目研究。教师作品在多个国际级、国家级专业比赛上获得过一等奖。

研究生教学校外观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肖勇来校举办专业讲座,与同学们愉快交流

四.产学研合作

专业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依托艺术设计学部的行业平台开展实践活动,建有150余家校企合作基地。培养单位是北京创意设计协会秘书长单位、北京高校人物造型设计联盟单位、中国学院奖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动画学会会员单位、北京卓越艺术人才(美术、设计)培养高校联盟单位、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目前,本专业与故宫博物院、人民日报社、北京金隅天坛集团、中国冰雪大会组委会、隆达骨瓷集团、政合宫宫廷珐琅彩研究院等行业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们提供一流、专业的实习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有效推进学科建设与产业需求的对接,着力打造优质人才培养环境,带动师生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五.培养成果

专业自201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7届毕业生,为首都及全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设计专业人才,获得了极大的社会美誉度。

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国内外设计比赛,在英国生态设计大赛、2021INNODESIGNPRIZE国际创新设计大赛、中圣建交50周年和中墨建交50周年设计比赛等多项国际级、国家级赛事中斩获大奖。同时,广泛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社会影响力较强,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如:研究生参与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奖牌、颁奖礼服征集设计项目,火炬设计作品入选前三名;参与北京冬奥会、残奥会城市志愿者系列引导牌和开幕式演出服设计项目;参与北京市政协“京华书院”“悦读书屋”标志设计;参与北京市青联“青习讲堂”标志设计。专业形成了以项目为引领,不断探索艺术服务社会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创作道路,学生毕业后继续深耕于专业领域,成为各公司设计、策划、营销等部门的主力军。

专业承担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征集设计(上)、“青习讲堂”标志设计、“京华书院”“悦读书屋”标志设计(下)

研究生插画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研究生师生作品在“展翅之美·北京本土鸟类创作汇报展”中展出

六.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互联网公司、传媒机构、教育机构、公共美术机构及相关单位从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创意文化产业管理等工作。



2025年拟招生专业介绍——设计(数字艺术与交互设计) 代码:135700

一.培养目标

设计(数字艺术与交互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立足城市设计服务、城市文化传承,具备设计创新、审美鉴赏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能够胜任信息交互设计、数字艺术创作、数字娱乐、数字时尚、数字产品、数字空间等相关设计领域的实践、教育、管理与策划等工作,并具备跨专业团队合作及自主创业的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特色

数字艺术与交互设计专业以“数字技术”与“设计服务”相融合为核心特色, 面向数字创意产业,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人与人、人与机器和谐发展为背景,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与服务意识,提供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等跨学科知识平台。

本专业建立在设计学科与数字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强调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能力并重,强调在设计中关注真实用户的体验,强调系统化、全流程的项目设计策略。专业建有多个数字设计相关的实验室,并与多家设计工作室、企业机构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

教师与研究生代表受邀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人机交互大会(HCII)

为数字设计研究提供的相关工作室设备

学生在交互设计实验室中进行原型测试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较强的学术导师团队,不仅有留学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生导师,还拥有多位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学位教师任教。教师队伍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与荣获多项国际设计奖项和专利认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主办或协办多次国际人机交互大会(HCII),显著提升了学部及学校的专业影响力。同时,专业还聘请了多位京东、小米、腾讯等企业一线的行业导师来校进行交流,并与校内导师一同指导研究生开展项目研究,鼓励学生深入参与数字艺术创作与数字设计服务相关课题研究。

教师获奖

部分讲座海报

四.产学研合作

专业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依托艺术设计学部的行业平台展开实践活动。我校艺术设计学部是北京创意设计协会秘书长单位、北京高校人物造型设计联盟单位、中国学院奖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动画学会会员单位、北京卓越艺术人才(美术、设计)培养高校联盟单位、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在学部搭建的行业合作平台基础上,本专业还与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燕京八绝博物馆等行业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们提供一流、专业的实习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有效推进数字设计服务社会文化建设、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师生团队参与首届中国数字音乐会活动

五.培养成果

本专业为首都乃至全国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设计专业人才,获得极大的社会美誉度。

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国内外设计比赛,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内顶级赛事的等级奖及各国际、国内专业赛事的奖项。师生动画设计作品还在2023年荣获广电总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创作扶持活动优秀作品奖。专业形成了以项目为引领,不断探索艺术服务社会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创作道路,学生毕业后继续深耕于专业领域,成为各公司设计、策划、新媒体等部门的主力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获奖作品

数字技术与传统绘画结合创作的肖像作品

数字时尚设计师生作品

六.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互联网公司、传媒机构、教育机构、公共美术机构及相关单位从事与数字设计相关的实践、服务、教育、创意文化产业管理等工作。


版权所有 Beijing City University 北京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部

010-61419269   YISHUSHEJI@BCU.EDU.CN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木燕路  邮编:10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