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工人岁月,如歌行板


《 人民日报 》( 2012年03月02日 01 版)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这是雷锋日记中广为流传的名句。这些我们熟知的名句是雷锋在辽宁弓长岭当工人时写就的。

“雷锋在弓长岭只有4个多月,短短的142天,却是雷锋精神孕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辽宁省辽阳市委副书记郭辉介绍,“期间写下的20篇日记广为传诵。”

记者多次到弓长岭采访雷锋生前的工友、义弟、战友,除了众所周知的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奉献的雷锋,还了解到雷锋许多不为人所知的侧面:心肠热、人缘好,追时尚、爱读书、肯钻研、意志坚、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不少地方都值得今天的年轻人学习。

他是一个外来户,却因心里装着集体,装着别人,所以很有人缘,有号召力;短短142天,他18次被表彰,因搞技术革新被评为标兵;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他爱看书,颇有文采和思想;只有1.54米的他体检不合格,仍软磨硬泡,靠一股子韧劲被特批入伍……

肯吃苦,热心肠,人缘好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这是雷锋决定从鞍钢总部到弓长岭矿山焦化厂后在日记中写下的。1959年8月,鞍山钢铁公司决定在弓长岭矿山新建一座焦化厂,要调一些人去参加基础建设。动员时,领导除了讲明新厂的重要意义,也讲明了弓长岭是大山沟,条件差,环境苦。雷锋当即报名。

“长着一张娃娃脸儿,整天笑呵呵的。130多人的大宿舍,大伙都喊他‘小雷师傅’。”雷锋当时的工友回忆,雷锋手脚勤、心肠热、嘴巴甜,人缘好,受尊敬。

刚到焦化厂时还没投产,雷锋和不少工友开始并没有明确任务。但他总是按时上班,不管是不是本职工作,只要看到有活就干。多数工友没文化,读过9年书的雷锋就帮着他们读家书、写回信。当时条件很差,厂里很多工人身上浮肿。雷锋得知一个偏方说吃豆子可以治疗,于是自己掏钱买了黄豆给工友们吃。

1959年10月,在弓长岭焦化厂与姑嫂村大队举办的工农联欢会上,雷锋从大队党支部书记曹恩德口中了解到吕学广家生活困难的情况后,便把吕学广家的冷暖挂在心上。他多次到吕学广家中看望,拿出自己省下的钱接济吕家,帮助他们担水劈柴,还为吕学广买书包、文具,抽空为他改作业,教他写字,并认了这个唯一的“义弟”。

“他虽然是外来的湖南伢子,但很有号召力。”战友回忆。在弓长岭雷锋纪念馆,珍藏着一件当年雷锋盖过的被子。1958年11月5日,天降大雨。屋外7200袋水泥眼看要被淋湿。油布、塑料袋不够用。雷锋第一个抱起自己的被子,大喊一声“快保护水泥”,20多人抱着被子出来,用自己的被子盖住了水泥,避免了国家财产损失。

爱读书,肯钻研,潮流青年

“青春啊,永远是美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们,属于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这篇有文采、有哲理的日记,也是雷锋在弓长岭时期写的。雷锋酷爱读书、学习,尤其喜欢读《毛泽东选集》。

当时弓长岭矿区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即便这样,雷锋给自己规定一条:不管多么忙,每天必须挤出些时间读书。有时晚上开会,把时间挤掉了,他宁肯少睡一会儿,也要坚持学习。

为这事,挨着他睡的老师傅时常劝他:“半夜三更看书,别把身体搞垮了。”但雷锋一拿起书本就忘了别人的劝告。有人又提出意见:“你看书一看就是半宿,既浪费公家的电,又影响大家休息。”这引起了雷锋重视。1959年10月,车间调度室修好,晚上那里很静,成了他看书学习的好地方。

在弓长岭雷锋纪念馆,通过一些照片和遗物可以看出,雷锋还是一个快乐、阳光的时尚青年。

一些工友回忆,当时鞍钢属于全国重点排头企业,工人待遇较高,政治地位也不低。雷锋当时工资20多元,加上各种津贴每月收入有30多元。由于是孤儿,没有家庭经济负担,收入还算比较宽裕。雷锋比较爱美,有生活情趣。留着刘海、长发,带着英格手表,穿着皮茄克,脚蹬皮鞋,从事着当时最光彩的职业,雷锋算得上是那个年代的“潮男”。

韧劲足,意志坚,身体不合格靠“特批”入伍

雷锋短暂的6年“职业生涯”里,做过农民、工人、战士,当过拖拉机手、县委通信员、推土机手、炼钢工人、军人。4次“跳槽”,5个工作,样样出彩。

1959年12月3日,焦化厂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会上,党总支书记动员大家当兵。讲话刚结束,雷锋当场第一个登台表决心。

12月22日体检开始了,体检站设在安平公社小屯的一所小学内。体检的队伍很长。雷锋一到体检站就不闲着,扫院子,向各屋送开水……很快,雷锋就同各科医生混熟了。

轮到雷锋体检时,量身高,他踮起后脚跟。医生拍拍肩膀,让他站稳,一量1.54米。量体重,才49公斤。

体检不合格,这没动摇雷锋当兵的决心,湖南人的犟劲来了。他多次直接找辽阳市兵役局政委余新元,以各种理由,强烈要求参军。

几十天时间里,雷锋白天到市兵役局“上班”,晚上住在余新元家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交往,见雷锋参军报国的决心大、动机纯,又是工厂的先进人物、优秀共青团员……“是一个好苗子,”余新元被打动了,“怎么也得想法把他送到部队去。”

余新元向时任辽阳市委书记兼兵役局党委书记、第一政委的曹琦汇报征兵情况时,专门说了雷锋的事。曹琦立即表态:“政治上合格比身体条件更重要,送他入伍。”

1960年1月8日早晨,雷锋戴着大红花,无限喜悦地离开了辽阳弓长岭,开始了新生活。

对辽阳弓长岭,雷锋充满感情。入伍后,他在为辽阳灾区群众捐款的汇款单上写道:“辽阳是我的第二故乡,弓长岭就是我的家。”

如今,学雷锋活动已在弓长岭发扬光大、经常化。区委书记吴雪冰介绍,仅10万人的弓长岭区,实名登记的学雷锋志愿者已有11238人,占全区人口的12%以上。

  ——题记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网站管理:网络宣传中心 电子信箱:nic@bcu.edu.cn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Copyright © Bcu.edu.cn 2004-2007.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