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腿少女到“板凳妈妈”:苦难里的向日葵


来源:中国文明网

她命运坎坷,1岁丧父,12岁丧母,为谋生计她跑到铁路上捡煤渣,被从背后驶来的火车碾碎双腿。

一天,她看到,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搬张小凳子学走路。她想,自己也可以用凳子把身子顶起来走路……于是,她主动请缨,撑着板凳,以残缺之躯做起了138个孤儿的妈妈,一做就是37年。

她是许月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双腿的姑娘,是用怎样的勇气和毅力“站”在了板凳上。

从失去双腿的少女,到来去自如的“板凳妈妈”,苦难让只有半截身子的许月华释放出了强大的力量——

就像,苦难中盛开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顽强绽放。

板凳上的母爱:无腿妈妈的“敲打乐”传奇

138个孤儿在填履历表时,在“母亲”一栏,写的是同一个名字——许月华。 (素材提供:湘潭市文明办)

【深度阅读】

她没有腿,只能依靠两个小板凳艰难行走;她是一名孤儿,又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在湖南湘潭市福利院,身高不足一米、靠两个小板凳“走路”的许月华,37年来用自己感恩、坚强、甘于奉献的心,给予福利院的孩子们完整的母爱。

今(2010)年9月,她的事迹被公布于网络,许多网民通过转帖、留言、评论的方式,表达了对她的敬爱,为之动容的网民称她为“板凳妈妈”。

“半截人”重拾“板凳腿”

许月华1956年出生在湖南湘潭板塘乡,1岁时失去父亲,母亲在她12岁时也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许月华没有上过一天学。就在母亲去世那年,为谋生计,她偷偷跑到铁路上捡煤渣,不幸被火车轮夺去了双腿。

40岁出头的方正是许月华带大的孩子中年纪最长的一位,这位小儿麻痹症患

者在家中的饭桌边特意准备了一对稍高的板凳,供许月华来时就坐。 戴焱淼 摄

到了下班时间,同事们逐个离去,而许月华却没有上下班时间,几个

房间的二十几张婴儿床就是她的板凳“不停绕圈”的工作场所。戴焱淼 摄

醒来时,许月华望着臀部以下空空如也的身体,痛不欲生。1973年,当地政府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将许月华从农村接到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收养。

在福利院工作人员细心照料下,许月华深感人间的温暖。看到福利院幼儿园里那些身体残缺、智力障碍的弃婴,她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学会走路,照顾这些孤儿。”

“要走路、要奉献”的想法使许月华坚强地活了下来。

没有双腿的她开始用两个四角板凳支撑着,学习一手一步地向前“行走”。每天天没亮,许月华就开始练习。深夜福利院的人都睡了,她仍不肯休息。摔倒、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等到手上的血泡变成了厚茧,瘦小的胳膊变得粗壮有力,许月华终于重新学会了“走路”,并成为福利院的编外保育员。

“她靠自己的毅力学会了‘走路’,感恩的心态更让她乐于奉献。她的遭遇和精神境界怎能不让我们这些四肢健全、家庭幸福的人们羞愧呢?”网民 “duxl5656”评论道。

许月华利用小板凳代替失去的双腿下楼。在湖南湘潭市福利院,身高不足一米、靠着两条小板凳“走路”的许月华,37年来用自己感恩、坚强、甘于奉献的心,照顾着福利院里没有妈妈的孩子们,带给身边的人无数感动。为之动容的网民赋予“半截人”许月华、“2010感动亿万网友的四位中国‘妈妈’”的称号,“板凳妈妈”的大爱精神在网民间的传递给网络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暖流。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2010年12月7日,许月华在家中喂猪。

以残缺之躯交付孤儿完整母爱

让无数网民更为敬佩的,是“板凳妈妈”对孤儿们无私的爱。

自从学会“走路”,许月华就开始奔忙于福利院幼儿园的各个房间。撑着小板凳,为孩子们缝补浆洗、纳鞋底、喂食端尿。许月华的小板凳发出的“咯噔咯噔”的声音,在福利院孤儿心中如同天籁,每当这声音传来,孩子们就会远远地呼唤“许妈妈,许妈妈!”

许月华在福利院给一名先天残疾的婴儿喂奶。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2010年9月15日,许月华在福利院里和孩子们玩耍。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胜利是“板凳妈妈”的第一个“孩子”。许月华清楚记得,福利院当年从拖拉机轮子底下捡回了这个差点被轧死的弃婴,“她患有先天性唇腭裂,没有上嘴唇,口腔与鼻孔相通,喂饭喂水极其困难,稍不留心就会呛坏。”许月华说。一调羹接一调羹喂着乳汁、药水,一通宵又一通宵守护在胜利身旁……终于,在许月华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胜利的唇腭裂终于愈合,长成了漂亮的姑娘,现在已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福利院离医院较远,孩子就医十分不便,许月华四处学习病症疗法,还自己买了一支体温表。许月华的抽屉里,塞满了白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止泻的、退烧的、止痛的,应有尽有。通过日常积累,许月华渐渐成了福利院的治病“专家”。

“可怜的孩子们没有妈妈,我就是他们的妈妈。”许月华总是这样对自己说。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许月华把自己的“家”都搬进了幼儿园。福利院的小孩大多有各种残缺,很多人看着都觉得可怕,而许月华却坚持和他们睡一床,因为“照顾起来更方便”。福利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孩子生病住院了,许月华显得比孩子更痛苦,孩子治愈康复了,许月华会比谁都高兴。医护人员打趣地说:“月华脸上挂着一张孩子病情变化的晴雨表,看到她的脸就知道孩子的病情怎么样了。”

长年累月,许月华小板凳用坏40多个。这些板凳在大地上敲响了爱的音符,在小小福利院传响了37年。37年间,经“板凳妈妈”照顾过的小孩多达130多个,其中不少孩子被领养、考上大学或结婚生子。这些走出福利院的孩子,在填写的履历表“母亲”一栏时,写的是同一个名字——许月华。

网络传递“大爱”精神

网民的感动与传告,让“板凳妈妈”的事迹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新浪微博上,“博友”自发织起“围脖” 664条,盛赞并传递“板凳妈妈”的“大爱”精神。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生活在福利院里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板凳妈妈’给予的母爱是伟大的‘大爱’,也是坚强的‘大爱’!”网民“天下石头”说。

2010年12月7日,记者再访许月华,在她家中,许妈妈再次露出熟悉而亲切的笑容。

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2010年12月7日拍摄的许月华。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板凳妈妈’给网民带来久违的温暖与感动。这样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奉献,更值得网民关注和传播。希望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尽自己所能,从小事做起。”网民 “辛普森道长”评论说。

“其实我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给可怜的孩子们带去温暖。”不识字的许月华对于自己在网络上的“走红”并不太知情,但她却喜于网络给她带来的影响:“很多通过网络了解我的人来福利院看我,给孤儿们捐钱、做义工。还有一些父母会带着孩子来我家做客,让孩子从我这学会帮助别人,有时还让我帮忙教育不听话的孩子。”对于许月华来说,有更多的人关心福利院、关心孤儿,是一件让她非常开心的事情。(新华社长沙12月10日电 “中国网事”记者谢樱 苏晓洲)

  ——题记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网站管理:网络宣传中心 电子信箱:nic@bcu.edu.cn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Copyright © Bcu.edu.cn 2004-2007.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