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才实干、可敬可亲——我眼中的曾昭埊老师

   

原公共基础部教师教师丁翠云 副教授

曾昭埊老师是学校初创时期领导班子五位成员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她肤色白皙,短发齐耳,简朴的衣着透出气质不凡。我与她初次见面,是在城府小学后院那间平房办公室。虽然之前我俩的生命轨迹并无任何交集,但见面时却没有丝毫的陌生和距离,仿佛曾经见过一般。回想与曾老师的合影总共只有两次:一次1987年夏天海大首届学生毕业时,在中关村礼堂前的合影,另一次则是第二年夏天,在人民大学校园里的分班毕业照。巧的是两次照相,我都和曾老师相邻。

梳理尘封的记忆,与曾老师接触较多的也有两次:一次是曾老师亲临课堂听我的课;另一次是去大兴参加招生时,我与她同位一室。当时她已身患重病,但依旧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令我难忘。

曾老师来听课的时间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听课的班级是91级计算机应用与控制专业,听课的地点在地质附中小楼,听课的内容是《高等数学》中的一元微分。作为主管教学的领导亲临课堂听我讲课,在我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上课铃响之前,曾老师就到了教室,并到讲台前与我打了招呼。依曾老师的身份,大可不必这么做。只要她想听,随时都可以进来,教室的门是永远向她敞开的,这点我明白。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从来没有将自己凌驾于普通教师之上。于细微处可是曾老师人格之魅力。

那时候一节课是50分钟。休息后,高数要接着上第二节。课间曾老师也没休息,一边翻看学生的教材、笔记,一边和大家聊。计91班学生的基础和素质胜过之前我教过的任何一届学生。我曾参加这届学生的提档招生,档案中不乏“北京市三好学生”和“北京市优秀干部”。除了教学,我还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这个班级给人的感觉是“精英荟萃”。所以毕业前这个班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也是名副其实的。

今天的课堂,因为多了一位领导,与平时相比,活跃度要降低了一些。我说的是思维的活跃,当然也反映在课堂的互动上。两节课后,曾老师和我做了交流。她手上的那个笔记本上,写满了娟秀的字迹,看来曾老师真没少下功夫。在新知识的举例应用上,我保留了我的做法。曾老师认为:我们的学生做不到这一点,他们能听懂你所讲的内容就不错了,不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师生共同完成问题的解答。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没有放弃这么做,而且通过国内的学术交流及国际的比较研究,我越来越明确这样一个教学理念:我要教给学生的是: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1994年学校开始招收外省考生。和北京学生同在一个课堂里,两者的差距是明显的。到2003年非典过后,学校招收了第一届本科学生。理工类只招了一个专业班:电子信息,30人左右。尽管都是北京考生,但基础和素质都相当高,给这个班讲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我给这个班开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值积分和计算方法》等课程。次年本科生增加了外省生源。四年后毕业,“电子信息”和“土木工程”专业都有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等。这是学校永远的骄傲。相信曾老师一定知道。

另一次是去大兴招生,那时曾老师已做了手术。招生工作特点是:政策性强、时间短、强度集中。参加人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一切按操作程序走。作为领导,曾老师没有具体的分工,但她并未因此随心所欲,也不处处要求特殊照顾。和她同住一室,原本是我应该多为她着想,现在回来想起来,我真没为曾老师多做什么,倒是她处处给我提供方便。而一旦我在工作中碰到了麻烦,曾老师总会主动帮我分析,帮我把关,所以招生任务完成得十分顺利。偶尔得空闲聊几句,从她口中我也从未听到无中生有地给人泼脏水。虽然我曾多次参加与学校的招生工作,但与曾老师同住仅这一次。当然时下招生已在网上操作,人们也许淡忘了“手工操作”的艰辛。值得庆幸的是我经历了,而且参与了首届“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全过程,并由实践得出思考,期待学校“进口”工作有新的改进和提高。如今学校不仅有专科生、本科生,还招了硕士研究生。我想曾老师知道了一定会发出由衷的欢笑,难道不是吗?

将近有20年没有见到曾老师。当初见到她时,总以为“招娣”是她名字。这是中国女性常用的名字。后来才知道“昭埊”,但一直未考察到“埊”的字义。今年10月16日是首都图书馆的百年庆典。在首图明亮、宽敞、现代的阅览室里,我第一眼就看到成列在架子上的《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第六版范本,一共10册。第0876页上标注:埊dì同“地”,《管子•山权数》:“故天毁埊凶旱水泆(yì)。”真所谓各如其人,曾老师就象那“厚德载物”的地,哺育了万物,承载了世界。作为女性,我认为曾老师是幸福的,因为她承担了女儿、妻子、母亲的全部角色,她痛苦着但也享受着;作为职业女性,她更是成功的,她不仅给北京大学,尤其是给我们海淀走读大学做了贡献,其中不乏开创性的贡献;作为一个未亡人,她是勇敢的,她孱弱的肩头既挑起了事业,又挑起了家庭两付重担;而作为一名患者,她更是坚强的,她与病魔斗争了20余载,至今仍和我们大家分享同一片兰天。30周年校庆将至,我以这篇小文记下我和曾昭埊老师这段难得的缘,盼望“昨日再现”,重见曾老师那坦然的笑脸。

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