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

 

王 璐 ——机会,自己把握

王璐,1982年生。北京城市学院2000级外事业务英语专业学生。2003年毕业后,进入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人力资源部工作。2005年升职为人事部主管,2006年调任为人力资源部培训部主管,2008年升职为人力资源部培训副经理(Assistant manager)。

“这个学校没有操场”

2000年,高考后的王璐出于对就业的考虑,报考了当时的海淀走读大学。“我的第一志愿是外经贸,但是分数不够。”王璐略显遗憾的说,“不过后来知道‘海走’的就业率很好,而且师资力量也不错,所以我第二志愿就报了海淀走读。”

2000年的海淀走读大学是今天北京城市学院的前身。当时的北京城市学院除了学生的就业率在京城各高校中小有名气外,她的“小”和“走读”也是出了名的。王璐坦言她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当时的交通没有今天这么便利,每天上学比较辛苦,而且比较遗憾的是学校没有操场,不能做体育活动。”王璐笑了笑,“虽然没有操场,我们依然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三年,特别是在英语方面我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的确,三年的时间,王璐在“海走”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连续三年的奖学金,同时在担任班里学习委员期间,工作表现也很出色。每个人进入大学时心情都不一样,入学时的王璐虽然对于自己的未来还不很确定,但是她一直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她自信的说“我相信我的专业能力,“选择专修英文是我的兴趣,而且成绩也是一直名列前茅”。

谈到学校的主要变化,王璐笑着说:“我们入学的时候还是海淀走读大学,等到毕业时,毕业证上就印成北京城市学院了。”

两个“王璐”

8年前,当各高校正在为扩招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困惑时,“海走”喊出了“先就业后择业” 的口号。这句口号无疑代表了一个新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要大胆的走出去。而对于王璐而言,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她学会了“放弃”。

当时学校第一次有可以续本的机会。王璐班里37名同学,“专升本”的推荐名额只有7个。按照成绩的排名,王璐是可以被选上“续本”的。王璐考虑到工作机会难得就放弃了“续本”。“我当时已经在君悦的人力资源部的办公室工作了,我不得不说我工作半年后,发现这样的工作很适合我。”“所以后来面临回到学校续本要放弃工作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抓住这个工作的机会干下去。”“爸爸跟我说如果你放弃‘续本’你可能会后悔,但是我觉得我如果放弃这份工作的话我可能会更后悔。”

“当时学校开了招聘会,有很多酒店,旅行社,还有一些外资企业来招聘,报名君悦的一共有80多个人。当时酒店专业也有一个叫王璐的,后来君悦通知学校,说让王璐去面试,学校也不知道是哪个王璐,老师说‘两个王璐都去吧!’,结果我们两个都被选上了。”王璐笑着说:“当时可能真的不是我,因为重名的原因我就去面试,结果就通过了。”

“做人事工作,我嘴很严”

在就业经历当中,王璐是幸运的。只不过因为“重名”,她有了去面试的机会。幸运儿是值得羡慕的。但是幸运,不仅是成功者成功的原因,也是失败者失败的罪魁。成功者依靠幸运抓住机会,而失败者依靠幸运为自己辩解。

王璐必然是前者。

虽然王璐成功进入君悦,但是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自信的她还是变得胆小起来。“我应聘的时候选择的是人力资源部的人事部,但最终确认的是培训部。我对培训部的工作内容不很了解。”“学校里的东西和工作上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当时就表现得特别木。做事缩手缩脚,大家以为我的性格内向。可能是太想表现好吧,所以给自己的压力很大。不过熟悉环境之后,一切都比较顺利了。”

王璐在进入君悦半年后转正为培训助理。就在一切看似平静的时候,一个转折出现了。出于部门需要,她从培训部调到人事部。人事部是王璐最开始应聘时想做的工作。于是她接受了“调令”。她说:“人事工作有它的保密性,但是做人事工作,我嘴很严。” 随着一年多在人事部的打磨,再加上王璐对于人事工作的认真,严谨,给自己的上司留下了深刻印象,遂被提升为人事主管。“其实这一年我的收获最大,除了对于这份工作的熟练之外,我也协助当时的人力资源部总监安排日常的人事工作,每天的工作很紧凑,但学习到的知识非常多。

2006年底,王璐主动提出调回到培训部。“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爱培训。”事实证明她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再调回培训部一年后,2008年王璐被提升为培训部副理(Assistant manager)。

“我喜欢办公桌后的工作,要有自己的电脑!”

“我当初入学的时候没有想很多,我喜欢的工作环境就是坐在办公桌后面,有一台自己的电脑。”王璐毫不修饰自己最初对于工作的要求。“大家都笑话我对工作的要求太低,但是现在看来,正是因为我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在面对就业的时候我可以有很多选择,而没有其他人所感觉到的就业难。”

五年的人事工作经验,使得王璐在谈到就业问题的时候,俨然就是一个资深专家。“当用人单位在学校进行招聘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学生可能会缺少经验的问题了。所以招聘的时候,我们首先看的是应聘者的态度,对于工作的态度,对于面试的态度。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态度如果不够端正的话,一切免谈。特别是对于学生,我们先看态度。”“其次,应聘者应该具有适应性,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最后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具体到酒店专业,王璐说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最好有过专业经验,而对于学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王璐认为工作难找很多时候是因为应聘者的“心高”,要求很多。“如果脚踏实地去找,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找,找到一个就干下去。当你做出成绩获得别人肯定的时候,你就有可能放不下这份工作。找工作不能想当然,‘想’和‘做’是两码事。”

“博士也要从零做起!”

面对自己的未来,王璐说:“我还要回到学校继续深造。”五年的工作经验,使得王璐对于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要求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相比较大学毕业后深造而言,我的情况可能更适合去工作,我现在强烈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是因为学历的高低,而是因为我对于本专业的认识程度,我会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而非盲目选择。”

谈到学历差异的表现,王璐说:“学历的高低可能会在谈吐上有细微差异。但是现在单位在应聘的时候,学历肯定不是首选要素,而是能力素质。博士和专科刚工作的时候起点都是一样的,都要从零干起。有可能高学历的人在工作之后,升职的机会大一点,工资高一点,但这些都是暂时的,不是绝对的。”

“同学们在暑假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我们的工作经验,这样会对我们将来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比较我们,现在的同学可选的专业很多,机会也就很多。但是面临的压力也变大了。但是要坚持诚恳,不能耍小聪明。”

最后,王璐笑着说:“咱们学校的学生的优势就是不呆板,会变通!”

寄语在校生

希望同学们在就业时从实际出发,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们是‘走(读)’过来的,希望现在同学们有机会体验集体生活,来弥补我们大学时候的缺憾!”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Copyright © Bcu.edu.cn 2009.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