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对外
学校首页 学校信息公开  
信息学部2013年工作计划

 

  2012年学校在明确科学发展思路、规划未来发展道路、提升整体实力上,取得了重要成就,拉开了“北城梦”的序幕,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按照学校打造大信息类专业的思想,2013年信息学部工作要依据学校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来展开,在“创建高水平大学,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工作目标指引下,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依托,贯彻开展“适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学部制度建设,凸显学部特色,全面提升学部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风清气正的和谐学部。
  为此,学部要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制度完善、文化生活等方面着力创新,就是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学管理为前提,以文化建设为保障,深化学部的内涵建设,推动学部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协调、科学地发展。
  一、专业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要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有用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引进信息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类专业日益互相渗透,专业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社会对这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具备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于一身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以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为核心,转变办学理念,突出应用型的定位特色,构建一套适应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也是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持续发展和体现其教育教学特色的关键所在。
  根据学校和学部发展的新形势,以本科教育为主,对建设基础好的专业、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新建本科专业和一般本科专业四个层次,规划了各自的建设重点,围绕2012年工作计划中确定的各专业核心能力,着力打造专业特色。
  1.校级重点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传统专业为龙头,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进一步挖掘传统专业在新形势下的生长点,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为突破口,适应国家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期社会对设计型人才的需求,积极寻找改革创新点,使“老”专业“开新花”,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同时以技术为依托辐射至其它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中,例如:交通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等。
  2.校级特色本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在完成2013年校级综合改革本科试点工作的同时,完善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师专业方向的规划和建设,推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重点工作是:以能力为导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在改革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并将阶段性成果在学部内交流,以利推广,真正起到改革示范作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完成“强化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的总体建设目标情况下,积极推进“增设专项技能课”、“实验助理”等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新建本科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交通工程专业
  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捋顺与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专业带头人的专业能力,并积极发挥青年教师的骨干作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信工程专业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北广科技股份有限、交通工程专业订单式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北京地铁总公司)的深度合作,使本科培养纳入到校内外联合培养的模式中。
  5.新申*专业——工业设计专业
  在广泛调研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明确办学宗旨,确定培养目标,进而制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完成第一届学生招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开发、招生宣传等新专业建设工作,争取实现开门红。
  二、教育教学
  1.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研究适合专业发展需要和适应学生与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群建设,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好2013年11门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加快配套网络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等课程的教材建设,2013年完成10部左右本科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工作。
  2.搭建学部内各专业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专业间的沟通与交流,做到优势互补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继续开展考核方式改革工作,注意对已取得的考核改革经验进行总结;
  3.继续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巩固已有的十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善现有的北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橡树软件有限公司、Test 8848等顶岗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研究与落实交通工程专业面向北京地铁公司定向培养模式逐步向本科培养模式的过渡工作。开拓新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特别是新建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申办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4.加强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力争做到实验室开放项目精细化,如:软件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应充分利用网络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和优越环境,明确具体的开放项目,提供项目指导书,具体的项目操作步骤,保证学生可以在没有指导老师的情况下,自己完成实验。
  5.研究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做法,优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制订与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规范,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的效能化。
  6.落实学校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检查并监控学部内各教学环节质量,随时整改学校督导工作简报中涉列的问题。学部层面的质量监控由学部督导、学部领导、教研室主任和专业教师完成。具体做法是,学部督导负责检查所有老师的教学工作,并定期提交学部督导工作简报,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其他教师采取不定期听课制度检查教学工作,其中学部领导每周听课至少1次,教研室主任和专业教师每周至少听课2次。
  7.落实好市财政“信息类专业群综合改革”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确保市级财政项目的顺利开展和结题,确保2013年学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师资队伍
  1.分别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制定引进与培训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优化教师队伍,成熟专业确立专业带头人,新办专业重点引进人才,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
  2.继续推进专业导师制度,明确教师职责,将专业导师工作与学年考核挂钩,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学部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并在学生学业指导上发挥重要作用。
  3.加强教师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教学名师、专业骨干教师、管理骨干教师、青年导师制、社会挂职等提升教师能力的促进项目。继续开展学部内层面的培训,如“园丁学堂”活动等。针对我校教学任务量大,调课不便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小学期教师培训时间,让在职教师集中进行培训,同时尽量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4.强化教师树立高尚师德师风意识,完善学部内师德师风评选机制,加强学部教学名师培养和师德师风检查监督。
  5.依托市财政“信息类专业群综合改革”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研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发表教研科研论文,参与对外合作项目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预计2013年学部教师将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四、人才培养
  1.继续加强优秀生培养工作,巩固学部在优秀生培养工作上已取得的优异成绩。完善学部优秀生培养方案,并与学团口协调配合,完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全面对接。
  2.注重尖子生的挖掘与培养,完善相关制度细则,做到责任到人,完善奖励制度、选拔制度,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发现与培养,获得更多提升与深造的机会。研究二本生培养办法,为二本生配备专业导师,实现“一对一”专业指导,发挥“导学、导能、导业”的作用。
  3.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明确校内外各专业可参与的学科竞赛项目。学科竞赛参与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校内常规的竞赛项目,重点依托学部主办专业协办的学科竞赛,如:思科网络组装与维护技能大赛、电子知识竞赛、基础电路设计竞赛、程序设计大赛、多媒体制作大赛、计算机办公技能大赛、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大赛、新媒体创意短片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二是校外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的竞赛项目,重点依托北京市教委、全国各行业组织的学科竞赛项目等。以“练实践、显能力、有影响”为原则,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项学科竞赛活动中。
  4.落实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注重毕业生信息反馈,挖掘毕业生岗位资源,建立校友信息库,拓展在校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的渠道。
  五、制度完善
  1.总结梳理学部成立以来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细则,并保持各项管理制度的相对连续性,以利于学部各项工作目标明确、标准统一、有的放矢。
  2.进一步完善学部领导班子的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专业素质、人格修养、敬业精神、务实态度,因为这是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学部的基础,杜绝“会上不说、会下乱说”的不良风气。
  六、文化生活
  1.学习北京精神精髓,落实校训精神内涵,以北城精神为引领,创建和谐学部,增强学部凝聚力,提升教师对学校和学部的归属感。
  2.丰富教师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3.关心困难教师生活,提高教师温暖指数,为过生日的教师送上祝福贺卡,重大节日给教师发送祝福短信,对困难职工不定期走访、慰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