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对外
学校首页 学校信息公开  
北京城市学院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

   2012年是我校全面启动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开局之年,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夯实基础,蓄力跨越的重要一年。 
  今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推进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启动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学校各项工作要以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为目标,以“创建高水平大学,造就高素质人才”为主题,既立足当下,充分考虑学校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和当前社会、政府对学校的要求,又着眼未来,根据学校未来发展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在促进当前发展的同时,为未来发展奠定有力基础。为此,今年要着重加强五个方面的建设,即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队伍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创新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1.学校管理、教学、学生工作等各部门通过制度、措施等形式,将“适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理念全面贯彻于学校各项工作中,落实到管理、服务各个具体环节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人人能够成才”得以实现,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 
  2.根据教育部、北京市质量工程建设的有关要求,着手开展第二期校级质量工程建设,培育一批市级、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当前尤其要做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出一批拳头专业,树立学校品牌。 
  3.在深入总结过去实践育人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创新,建立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积极发展一批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组织与学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力争在两年内建成100个长期、稳定、高水平的学生实践基地、教师挂职锻炼基地和产学合作基地。 
  4.进一步深化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学生学业导师与社会导师工作办法,把学生成长指导放在突出位置,增强学生工作的育人功能。进一步调整学籍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制度的柔性设计,为不同背景、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途径提供空间,为阶段性出国、就业或有其它需求的学生创造便利条件。 
  5.将优秀学生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选拔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优先配备学业导师和社会导师,优先提供各种交流学习机会和参与学校管理的锻炼机会,学校、学部领导要培养、联系若干优秀学生苗子,抓好“培优拔尖”工程建设。 
  6.根据北京市未来发展规划和全国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本校实际与发展目标,进一步研究、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今年要着重明确各学科发展领域方向,以此引领专业建设。 
  7.改革教学督导工作,创新督导工作模式,加强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构建符合我校特点的质量保障体系。 
  8.进一步研究二本生培养办法,扩大二本生招生比例,试点招收部分一本生。进一步调整高职专科的招生专业和结构,探索专科生“人人能深造”的专接本新途径。 
  9.改革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适应未来发展的集学业、职业、毕业发展辅导为一体的新型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强化服务学生就业的理念和功能。 
  10.研究生教育要开好局,按照精致、规范、高起点的要求,做好研究生招生和开学工作,建立研究生导师队伍与教学、学生工作队伍,制定并落实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加强与市委社会工委、市信访办的深度合作,编写全国第一套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信访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教材。 
  11.进一步加强国际、校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内外合作等形式推动国际班等留学教育规模扩大,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以促进全体教师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自今年起,“十二五”期间学校将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和团队建设。 
  2.结合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立符合我校特点的职工之家。为职工发展成长服务,为解决职工生活、家庭等方面的亟需和后顾之忧服务,通过与有关单位建立继续教育、子女就学、就医协作伙伴关系等途径,为职工提供个性化服务。 
  3.深入研究教师分类管理制度。以分类管理为基础,建立教师考核、职称评审、退休保障等办法,进一步研究探索教辅、后勤和行政管理等领域技术性岗位人才待遇办法,稳定技术支撑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4.不断完善干部选拔考核机制。建立后备管理骨干培养制度,加大管理骨干培养力度,试点干部轮岗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 
  5.启动教师挂职锻炼制度。把行业实践经历纳入职称评定指标体系。继续推行多种形式的新任教师培养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校际合作培养科研骨干制度。 
  6.在部分岗位试行学生骨干参与学校管理办法与服务办法,探索多种用工新模式。 
  7.大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为发展高层次的科研、社会服务和研究生教育奠定基础。积极选聘一批研究生导师,通过校内外合作培养等方式,培养一批未来的研究生导师。 
  三、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按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启动学校章程修订工作。进一步制订理事会、党委会、校委会、教代会工作细则,研究民办体制下理事会、党委会、校委会、教代会之间的关系。&nnbsp;
  2.进一步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逐步探索社会监督委员会、监事会等社会监督制度和形式。 
  3.推进民主自治,建立学部(部门)教代会制度,扩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事项,建立和完善校内人事争议、复议办法。 
  4.按照服务社会、服务师生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制订有关制度和办事程序,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与服务水平。 
  5.推行岗位、项目责任人制度试点工作,建立中层干部评价、述职制度,完善任期制。 
  四、加强校园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做好昌平新校区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完成市规划委、国土局报批工作,落实现有住户拆迁事项,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2.进一步做好航天城校区征地扩展工作,扩大占地面积,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建成校区南侧永丰东路,使校区交通更加便利。 
  3.根据“平安校园”建设要求,加强消防设施改造,全面建立电子监控等技安系统,推进节能(绿色)建设。 
  4.完善校园管理,落实各项物业管理标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5.加强大学城校区、航天城校区、西红门校区亟待修缮工程建设,做好美化、绿化工作。 
  6.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通过科技手段大力促进学校发展,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引进国际先进资源,提高管理效能。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练北城精神 
  1.进一步总结学校发展经验,研究校训精神,通过面向师生、校友征集建议等形式,逐步明确北城文化内涵。 
  2.以开展师风师德建设为契机,大力提倡“以师为尊,以生为本”理念,进一步推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促进新型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的建立,营造北城“家”的氛围。 
  3.通过一系列文体、社团、群众活动和人文标识、景观建设,培养塑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陶冶熏陶个性鲜明的北城学子。 
  六、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理清工作思路和方向 
  1.进一步梳理科研工作思路,使科研工作方向更加适合学校发展需要。 
  2.进一步建设好“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和“信访研究中心”,积极筹划成立“城市问题国际比较研究中心”,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教师从事北京市现实问题研究,更好地服务北京发展。 
  七、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发展社会培训 
  1.以学院路等街道为试点单位,大力推进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全面进社区计划,把服务首都基层发展工作做实,做出品牌。 
  2.整合校内资源,面向社会,进一步发展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探索培训产业化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