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对外
学校首页 学校信息公开  
北京城市学院2017年度工作要点

  

  2017年我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确保完成学校下一步的疏解目标与任务,加快高品质校园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在推动首都教育科学发展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进程中贡献新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和教育工委有关要求,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九大精神,完善专题学习和干部自学制度,将会议精神学习作为中心组学习、干部理论进修和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好宣传工作,围绕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会议精神贯穿于学校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学改革、校区建设等各项工作中。

  2.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按照郭金龙书记在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深入分析研判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手段载体、方式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使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具特色、更有活力和实效性。通过组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题讲座、举办党组织书记和部门负责人专题培训班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继续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育出若干让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思政课品牌。

  3.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梳理学校干部队伍管理和建设相关文件,重点加强学校干部选拔、培养、激励制度;探索建立中层干部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考察考核、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措施,健全追责问责机制,加强对领导班子和干部的管理监督。

  4.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逐个支部研析,有针对性采取措施,选好配强每个支部书记,强化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举办新任支部书记(委员)培训班,不断提高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做好《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集中入校检查、第八次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评选以及市第十二次党代表选举等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抓好发展党员审批以及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工作;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制度,规范党员发展工作程序,严格党员发展标准,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积极争取市教育工委支持,提高学生党员比例,壮大学校党组织力量。

  5. 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精神,立足本校实际,研究探索民办事业单位的反腐倡廉体系,组织查找制度漏洞,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推进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建立重要节点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从机构设置、机制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招标、经费使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6. 落实落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以加强安全演练为抓手,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重点领域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完善研判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持续深化意识形态领域维稳工作。推进校园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和安防监控体制建设,不断改善校园及周边安全环境与秩序。

  7. 加强统一战线与关工委工作。加强与海淀区、顺义区及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联络,有针对性地做好学校重点党外代表人士的推荐工作,不断扩大学校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社会安排的力度和覆盖面;密切关注、关心特殊群体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做好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坚持以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为主线,研究探索我校关工委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思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8. 加强党委研究室工作。做好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究分会秘书处、全国民办高校德育研究分会秘书处、北京市社会组织党建研究会秘书处工作;组织开展校内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制定课题指南,推动学校党建课题研究,及时推出研究成果,推动学习型、研究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制度和模式创新

  9.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积极推动完善以学分制改革为核心的新型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为学习路线图计划实施打下制度基础。推动试点本科生学业或专业导师制,对学生实施有效个性化学业指导。 

  10.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研究从中职到研究生各类贯通培养模式、联合培养模式、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一体培养模式等,构建我校特色的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建立联合培养模式有效机制。组织做好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外培计划”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积极推动学习路线图计划在语言学部、信息学部等实施阶段性试点,推动建立相应运行机制。

  11.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区域需求为导向、以研究生学科专业与特色本科专业为龙头,继续加强学科专业增、并、转、停、撤等工作,组织申报2017年新本科专业、新高职专业以及贯通培养专业。筹备建立校级专业建设委员会,推动专业科学规范发展。深入实施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深入实施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继续推动顺义校区各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建设。发布校内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全面挖掘顺义地区产业、教育资源,推动建立以我校为主导的顺义地区高等教育产学研联盟,为扩大师资来源、建立实习基地、推动科研合作搭建平台。

  12. 加强课改教研与质保力度。筹备建立课程建设委员会,推动课程科学规范建设。继续推动双语课、创新课、优质课、网络课程、优质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程建设工作。试点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型学习模式。启动利用国家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公选课建设项目。重点做好申报北京市、国家级教学名师工作。重点组织申报新一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积极组织参加北京市级专业评估。继续开展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研究。组织开展新本科专业学位评估。组织开展学部教学质量评估试点。

  13. 完善教师职业发展机制。以分类管理为突破点,运用新理念、新办法、新点子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调整督导队伍构成,选聘有实践经验的管理、技术人员担任督导员,规范督导行为,助力教师成长与发展加强管理;集中优势,打造重点,提升课题项目质量,推动教师成长与发展。

  三、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

  14. 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指导思想,以研究生培养工作“回头看”为切入点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年活动,重点围绕“固模式、推规范、保质量、树特色、促发展”全面提升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进一步以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为主线梳理研究生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路径,引导现有学位点加强内涵建设和规范管理,发展新的学位点,使学校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四、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提升学校服务能力

  15. 根据新时期新定位,调整科研机构设置,建立绩效考评办法,培育重点科研基地和重点科研方向,出台激励教师投身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办法,结合京津冀协调发展凝练城市特色和应用特色,做强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力。

  五、做好人才队伍规划、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6.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统及配套工作。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统及后续管理工作,研究修订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统工作的配套管理制度,包括薪酬、绩效考核、退休等相关管理办法。

  17. 推进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创新。研究探索教师职务聘期考核工作,制定实施聘期考核制度文件及实施方案,促进学校和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完善教师职务聘任管理工作。以“教学+社会服务”岗位类评审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教师职务评审制度分类改革,探索实施艺术类教师职务评审办法。

  18. 探索开展岗位分析,为优化管理奠定基础。在明确部门职责的基础上,探索进行岗位分析和评估,厘清具体岗位的目的、职责和要求,制定岗位说明书,为招聘、培训、考核、薪酬设计等工作打好基础,促进优化组织结构。

  19. 完善规章制度和人事信息化建设,做好人事管理工作。完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完成人事管理规章制度汇编,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继续推进人事信息化工作,优化人事管理工作流程。

  20. 以问题为导向,出台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创新性措施,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健全学生管理、学业发展辅导和学生公共能力培养体系,提升服务学生成长的实效
  21. 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全面统筹全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发展,做好学生工作队伍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加强对辅导员的分类指导和分层分级管理,完善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

  22. 修改完善《北京城市学院学生手册》。结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学习线路图工作的开展,修改完善学生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推进学生自主管理改革,提升依法治校水平。

  23. 思想引领,立德树人。强化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推进和完善共青团组织在研究生、青年教工群体中的组织建设,继续做好重要时间节点校园维稳信息工作,为党委及其他职能部门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有效支撑,提升对各种突发事件研判的科学性。

  七、完善毕业生就业的指导与服务工作
  24. 立足服务就业这个根本,大力拓展用人信息渠道建设,加强与重点用人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对优秀毕业生的推荐;结合本校实际,深入开展创新方法和创业精神教育,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引导。

  八、继续做好工会教代会工作,增强工会活力

  25. 继续推进校务公开,拓展教代会工会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领域,校区职工之家项目落实落细,关心教职工成长,关心教职工生活。

  26. 充分发挥工会的教育功能,建设学习型校园。充分利用北京市教育工会所提供各类平台以及校园网、工会公共微信账号等搭建职工学习交流平台,开展名师工作室、教学交流研讨、教学技能培训及各类岗位练兵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类技能大赛、评优推优等活动,以此带动整个教职工队伍素质的提升。

  27. 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学校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学校凝聚力与向心力。

九、大力加强校园建设,完善办学条件
  28. 如期完成顺义校区二期校园工程建设,启动一期改造;开展各校区景观设计,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加快顺义校区三期工程手续进程,完成控规、建设规划设计和宿舍楼、图书馆建筑设计,力争在第四季度三期工程开工建设。

  29. 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继续完善人事管理系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启动OA办公系统、财务收费系统、网上报销系统等一批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教育教学、校园管理、师生服务提供科学支撑和有力保障。

  30. 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立足实际、合理布局、学科融合、兼顾发展的原则,通过三年建设,力争达到“实验室评估合格标准”;加强部门协调,做好2017年新建实验室的论证、审批、建设、质量监管工作,做好实验室的搬迁工作;对2016年新建实验室进行验收;明确实验室管理体制,研究落实实验室管理岗位职责,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能够支撑实验室运行的管理队伍和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切实保障实验室有效、安全运行。

  十、做好与区域的融合发展

  31. 加强与海淀、顺义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各层次项目合作,促进融合发展。牵头组建若干个区域产学联盟或合作组织,开展务实合作,扩大学校社会服务领域;做好两个定向帮扶村引智帮扶试点工作,积极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扩大“高参小”等教育领域社会服务,扎实推进与杨镇地区中小学的深入合作,彰显我校在城市教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首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