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提升中药学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水平,2025年4月5日清明节,北京城市学院李京生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在李京生教授的带领下,组织工作室师生前往北京国家植物园(南园)开展首次“辨药研学”实践活动。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刘长利院长、中日医院药学部鞠海主任药师作为特邀随行指导老师参与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实地观察与讲解,深化师生对传统药用植物的认知,了解掌握中药生长环境、植物来源、性状特征、使用价值等相关知识,鉴赏北京地区早春植物的多姿风采,强化自身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能更好地开展中药学相关工作。

辨识多样本草,传承药用智慧
活动中,师生们沿途辨识了连翘、牛蒡、连钱草、仙鹤草、歪头菜、黄堇、平车前、百合、白屈菜、垂盆草、郁李仁、野菊花、杜仲、虎杖、黄柏、知母、何首乌等三十余种药用植物,学习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及药用价值。李京生教授结合多年经验,生动讲解了植物鉴别要点与民间应用习惯,强调“识药辨形”是中医药传承的基础技能。
李京生教授结合多年经验,讲解了贴梗海棠(蔷薇科)的果实“皱皮木瓜”为传统舒筋活络药材,需秋季采收;对山茱萸(山茱萸科)的补益肝肾功效及其秋季红果满枝的特点作了生动描述;在讲解皂角刺(豆科)时,指出其刺状枝条的活血消肿作用及通过颜色判断采收的时机;此外,还详介绍了板蓝根(十字花科)的根叶两用特性及栽培加工要点。

践行守正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
户外辨药研学活动是中医药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老药工技艺的传承需“眼看、手摸、心悟”相结合。工作室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经验,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此次国家植物园之行,不仅丰富了师生的药用植物学知识,更彰显了工作室扎根传统、服务当代的使命,学员们纷纷表示,特别期待下一次的学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