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专业海报
招生科类:艺术
招生层次:本科
学位授予门类:艺术学学士
一、专业简介
当前传媒行业处于“媒体融合”大发展的阶段,随着广电系统改革的推进和媒体融合走向纵深,广播电视的主流媒体地位更加突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媒体背景下,拥有媒体融合思维、掌握采编播导技能、具备视听作品创作及多平台发布能力的广电人才供不应求。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广播电视资源丰富集中,市场空间巨大,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是国家重要的文化窗口。在北京市的带动下,京津冀地区不仅对广电人才的需求量大,而且更需要政治、文化素质过硬的广电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顺应媒介融合趋势,乘势而上,以创新的眼光,开阔的视野,融合优质教学资源,培养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融媒体思维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熟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性,掌握视听媒体节目策划、编导、制作、后期合成、栏目包装等技能,具有选题策划与创意、视听内容创作、全媒体整合发布、人文修养与审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校生300余名。毕业生在各主流媒体、网站等机构及影视公司参与一线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
二、专业优势
1.行业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资雄厚,配置合理。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厦门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伦敦艺术大学、旧金山艺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教师学术背景上全面覆盖广播、电视、电影、新媒体、动画特效合成等传媒领域。其中,教授4位,副教授10位,博士学历教师12位。
专业教师创作成果丰富,本专业教师以编剧、导演、策划人、剪辑师、录音师、混音师、编导、 后期合成师、材质灯光师等身份参与的电影、电视剧、实验片、电视栏目及音乐作品包括:纪录片《青藏铁路》《长征纪事》《大通州》;电影《女神跟我走》《血证一九二八》《十字路口》;电视剧《红》《中国保镖》《赛车梦工厂》;实验片Caged Bird、The War with My Grandpa、Release、Piece of Cake、The Best Date Ever、First Christmas、MISSION IMPOSSIBLE、《房不胜房》、《梦中说梦》、综艺节目《绿茵继承者》(浙江卫视)、《球迷朋友圈》、新华社歌曲 《四个全面》(多语言版)、《北京日报》建国70周年系列作品《70秒看北京》、《庆余年》及《精英律师》中演员张若昀和田雨的播报声、国家电力集团劳模宣传片《行走的力量》、精准扶贫人物宣传片《你是我的眼》、清华附中百年校庆宣传片《校,服以荣耀》、电影This is Your Song、Water、I'm No Longer Hear(2019)、科幻电影及短片The Other Side of Infinity(2022)、The World of Steam、Mass Teleportation Authority、Dark Side of Moon等。
本专业教师参与主创的大型央视纪录片《长征纪事》获得第二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创优评析历史文献类一等奖;担任声音设计的电影The Best Date Ever入围2018年戛纳电影节短片角逐,获得第三届“全国声音学院奖(SAA)—剧情片与纪录片类三等奖”及“录音艺术学院奖-影视长篇三等奖”;《房不胜房》获“录音艺术学院奖-影视长篇类二等奖”。《梦中说梦》获“录音艺术学院奖-影视短片类三等奖”;担任声音设计的《渡口》2019年全国声音学院奖二等奖;担任声音设计的《宽窄桂花香》获2019年半夏电影节最佳剧情片提名。担任特效合成的电影Strawberry Mansion(2021)圣丹斯电影节展映并获得创新者奖项提名(NextInnovatorAward)获得香榭丽舍电影节最佳观众奖、萨拉索塔电影节独立视觉奖、获得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国际电影节新视野奖提名、西雅图国际电影节(SIFF)新美国电影奖提名。《行走的力量》获第五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微电影三等奖;纪录片短片《你是我的眼》获首届中国能源微电影大赛纪实类金奖,该片同时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届学院奖短视频类教师组全国一等奖;纪录片《疾速抢救》获“百年丰碑 印记协和”文化艺术作品征集大赛三等奖。
教师科研成果丰厚,在中文核心刊物发表科研教研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本。科研立项几十项,涵盖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北京市财政课题、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城市学院校级重大课题等。论文《文化研究视野下<舌尖上的中国>热播现象的多维审视》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的“‘央视纪录频道杯’纪录片繁荣发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征文活动的二等奖;论文《浅谈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模式引进及本土化》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第三届“星光电视文艺论文评选”(理论类)三等奖;论文《古筝拾音最佳方位研究》入选第四届全国音频与音乐技术会议。 本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在行业中分别担任、担任大唐风韵(北京)影视有限责任公司策划总监。本专业教师受邀担任华人草根创意微电影“金善奖”评委,并作为大陆方评委代表赴台交流。
另外,本专业聘请具有丰富媒体实践经历的行业专家,将视听媒体前沿理念、媒介动态带入课堂,以此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编导思维、充实行业经验的教学效果。
2.拥有本硕统筹的教育结构
本专业拥有艺术硕士(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本科生在校期间与研究生共同组建创作团队进行作品创作,进行学术交流。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习后,可考取相应专业研究生继续深造。我校的艺术硕士(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采取“基于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术导师、成长导师和行业导师的指导下,提升人文艺术修养、锤炼创作能力。目前在读研究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香港文汇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参与实习实践,获得了实习单位的认可。
3.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完备,重视学生专业个性化发展
专业现有占地800余平方米的现代传媒实践教学中心。该中心由全媒体演播室、全媒体编辑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组成,其功能与当前行业主流应用系统无缝对接,满足行业“全媒体、全流程”工作方式对广电人才能力的要求,为学生创意转化、创作实践提供了优质的硬件保证。同时基于现代传播实践教学中心,设置学生电视台、成立传媒实验小组,由行业导师、专业老师及优秀校友共同指导,发掘学生优势,积极开展创作。
三、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融媒体思维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熟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性,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后期合成、栏目包装等技能,具有选题策划与创意、视听内容创作、全媒体整合发布、人文修养与审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新媒体及网络公司、文化传媒公司、企业宣传部门担任策划、采访、拍摄、编导、撰稿、编剧、音频内容制作、后期制作等相关工作。
四、培养特色
1.教学体系兼修融通“人文艺术与广电技术”
随着我国传媒业迅猛发展,广播电视行业迫切需要既具有较强人文素养、通晓广电编导艺术又掌握广电制作技能的专业人才。专业在强化对学生编导意识、文化修养及艺术鉴别力培养的同时,强调创意转化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步入广播电视编导领域后,“人文艺术与广电技术”兼修融通,可持续发展。
2.人才培养 重视“全媒体”意识、掌握“全流程”技能
专业致力于培养融媒体时代适应“全媒体、全流程”工作方式的应用型编导人才。设置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全媒体意识及多媒体应用能力。将选题策划与创意能力、视听内容创作能力、全媒体整合发布能力、人文修养与审美能力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要掌握的四大核心能力。
按“平台+模块+课”方式,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大类平台课程体系,设立目标导向的学习路径。专业重视提升学生影像类作品创作能力,同时也重视声音类作品创作能力。高年级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传媒全案实训”将广电专业的知识技能进行全面整合,进而实现从创意到制作到发布的全流程实训。
3.引进行业专家,与媒体优质资源紧密联接
高质量的校外人才培养合作单位与实习实践基地为高层次应用型全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本专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香港《文汇报》、北京电视台、爱奇艺、腾讯体育、百度、中视实业集团、大阅文化传播公司等传媒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合作单位交流、实习。
邀请一线资深传媒行业人士到校开展交流活动,开办专项训练营,使学生了解行业前沿信息,开拓学生的媒介视野,完善知识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五、核心课程
融媒体概论、摄像基础、电视画面编辑、录音基础、电视文体写作、影视剧本创作、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出镜报道与节目主持、创造性思维、影视色彩学、媒介调查、传媒全案实训等。
六、实习实践
本专业拥有UTV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城苑微信公众平台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大量的实训机会。学生可在各实践教学平台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并在实际项目中体验诸如记者、编导、演播室导播、主持、摄像、后期等工作环节,在校园内培养良好的职业状态及执行能力。
本专业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长建立影像、声音、编剧、纪录片、视效等专项传媒实验小组,并由本专业教师及一线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创作符合行业动态需求的作品。如,2021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广播新栏目《醒木有声书场》广播剧部分由行业导师带领传媒实验小组同学声演及制作。
七、培养成果
学生作品在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学院奖、北京市“大广赛”、台湾“金善奖”华人草根创意微电影大赛、新丝路长安杯大学生微电影节、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首都高校“青春杯”影像创作大赛、全国大学生“品牌故事”等国家级、省部级大赛中获等级奖、提名奖、单项奖。学生原创作品及参与创作作品多次被北京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公众号选用,2018届广电毕业生张劼参与后期创作的《杀死大明星》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VR故事片;2021届曾志聪同学毕业作品《西装》入围全球独立电影奖WIFA奖、泰戈尔国际电影节、lift-off等电影节。
毕业生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及爱奇艺、优酷、新浪等互联网公司担任编导相关工作。除此之外,毕业多年的学生创建影视公司及影像工作室担任制片人、独立导演、大型活动现场导演、编剧、摄影师等,为优酷、北京卫视、时尚先生、突尼斯、柬埔寨、立陶宛旅游局、小米、华为等创作的电影、电视剧、宣传片、广告等影视作及秀场作品得到业内认可及好评。
八、发展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媒体机构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栏目策划、采访、拍摄、编导、撰稿、编剧、音频内容制作、后期制作等相关工作;也可报考和申请国内外高校广电、影视、新媒体等传媒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关于本专业更多资讯,欢迎浏览我校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官方网页:
https://www.webvpn.bcu.edu.cn:8000/jjglxb/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