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应用型学科建设研讨会

发表时间:2023-07-18 10:30:29文章阅读数:

  

  7月15日,主题为“向着新征程 奋楫再出发”的北京城市学院应用型学科建设研讨会在顺义校区综合楼西阶梯召开。会议特邀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学位管理处调研员欧百钢,中央音乐学院学位办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宋慧文,浙江万里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万里学院原副校长钱国英,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秘书长、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邹学银,北京物联网学会理事长、北京城市学院特聘教授王志良作专题报告。校长刘林出席并致辞。研讨会由副校长胡丽琴主持,学校相关校领导,科研处、研究生部、教务处、人事处骨干人员,学部班子、学科骨干、博士教师等共计200余人参会。



  刘林校长代表学校感谢专家到校指导。他指出,学科建设是学校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应正视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短板,系统谋划学科工作。他强调,各学科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做工作,一是“明方向”,应结合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独特的学科框架体系;二是“建队伍”,大力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搭建科研平台为团队提供稳定的科研支持;三是“创特色”,对比分析挖掘特色,明确特色优势学科发展路径,形成特、精、强优势。



  欧百钢在《加强学科建设 提高办学水平》主题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学科内涵、学科与专业关系、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推进学科建设的举措等内容。同时根据北京城市学院发展实际,结合大量同类型高校典型案例对比分析,就学校学科体系顶层设计、学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推进、学科平台搭建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强调学校应以高度的使命感,构建北城独特学科体系,打造全国城市学院学科建设样本。



  宋慧文在《新版目录下艺术学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艺术学门类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历程,指明了2022第五版学科专业目录两个突出变化,分析了两个变化给艺术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机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带来的重要作用以及培养高水平艺术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带来的巨大挑战,为我校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明方向和目标。



  钱国英在《学位点建设和学校发展》主题报告中指出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反哺高质量人才培养,是学校发展上台阶的重要抓手。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举世瞩目,成效明显。学校要深刻领会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总体部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服务战略中把握建设方向;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学科服务能力,在服务地方中贡献学科建设;建创凝炼,多学科融合,举全校之力,集中全校资源,学科交叉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机制,在能力比较中彰显优势特色。



  邹学银在《应用型院校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报告中,系统分析了应用型院校的定位、积极意义,指出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以面向市场、面向需求、面向社会的职业能力为导向。他以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为例,指明了应用型院校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应用型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希望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既有的”为基础,在“更有”上下更多功夫,培养出符合新时期、新发展阶段的社会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王志良以《信息类应用型学科建设的思考》为题,深入分析了信息类学科建设的意义和内容、信息学科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我校信息学部学科建设规划,提出了信息类学科发展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学校应以“穷棒子精神”来建设学科,正视问题,寻求突破,实现“人人有学科归属”“人人有学科方向”。



  研讨会最后,对我校近三年高水平课题、高影响力项目、高水平论文与科研获奖、高成果转化等优秀科研成果进行表彰。

  本次研讨会是在学校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回答“教育强国,北城何为”这一现实命题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涵养和增强学校全体教师主动作为、主动进取的精气神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积极探索应用学科建设,立足海淀与顺义、服务首都大都市圈、放眼全国,积极抢抓发展机会,在贡献中求支持、在服务中赢得发展,努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Copyright  ©B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管理:网络中心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402430064
 
京ICP备 050046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