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首页 > 正文
202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社会工作(学校社工与心理健康服务) 代码:035200
供稿单位:招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6日 10:22 文章阅读数:

一、培养目标

社会工作(学校社工与心理健康服务)招收非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具备青少年“全人发展”宏观视野,掌握学校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教育、健康政策,具备较强的心理评估、危机干预、团体辅导及家校社协同支持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从幼儿园到高校的全学段社会心理发展问题、回应“健康中国2030”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战略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多元化教学方法

二、培养特色

1.心理学与社会工作跨学科融合:培养“双核驱动”复合型人才

打破学科壁垒,核心课程融合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与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增设“社会心理智能”特色模块,构建“理论+技术+实务”三维能力矩阵。校内导师与行业专业联合指导,推动基础层→专项层→实战层阶梯式能力进阶,强化心理评估、危机干预、智能工具应用等复合技能养成。

2.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四方联动”闭环培养体系

围绕校园真实服务场景与行业协会共同开发与认证相应课程,统筹理论教学与双导师配置,建立“政府-行业-高校-科研机构”深度融合的联合培养机制。依托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等国家级平台课题与项目资源,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国家级课题攻关、横向委托项目,实现“学用合一”能力锻造。

师生参与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青少年抗逆力提升计划”

3.智能化赋能的服务创新:打造“数据驱动”问题解决范式

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专业教学与实习实践,引入北城绿萝社会心理智能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城绿萝研究院”)研发的社会心理服务人工智能平台,学生能够熟练运用AI工具开展需求评估、服务设计及效果评估,实现从经验干预向精准服务的范式转型,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智能化升级和服务能效精准化提升。

引入北城绿萝研究院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

三、师资力量

社会工作(学校社工与心理健康服务)依托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与北城绿萝研究院开办,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实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80%以上教师拥有丰富的行业经历。同时,还有来自人才培养联盟的优秀行业导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教研团队在课题研究、论文发表、专著、教材出版等方面成果丰富,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研团队”。此外,教师们通过大量实践研究,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咨询报告、行业标准,被市政府各委办局、重要行业协会采用。

产学研合作基地授牌仪式暨产学研交流会成功举办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情况

依托北城绿萝研究院等平台,聚焦学校社会工作、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育人、智能心理服务等前沿领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与社会服务。科研方面,师资团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CSSCI/SSCI论文50余篇,深度参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等国家行业标准研制与宣贯工作,并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家庭教育指导、校园欺凌治理等领域形成多项标志性成果。社会服务方面,与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等共建国家级、市级人才培养基地,为京津冀地区学校、医院等提供心理评估、危机干预、家校社协同等方面的培训与督导,主持或参与全国性服务项目20余项,多项咨询报告获相关领导批示及市委办局采纳,形成“政产学研用”闭环服务模式。

林霞教授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国家标准宣传贯彻培训

五、就业前景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和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学校社会工作、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家庭教育指导、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辅导等领域需求持续扩大。毕业生可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危机评估与干预、家校沟通协同、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设计与实施等服务与管理工作,或在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社会组织及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青少年政策研究、项目开发、专业督导等工作,高度契合国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校社会工作的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