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部公告正文
 
传播学第二学士学位招生介绍
发表时间:2020-07-08 10:56:20

传播学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学位授予门类:文学

学制:两年

传播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专业开办至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非常重视开放办学,不仅带领学生在国内外专业赛事中斩获佳绩,还定期邀请知名媒体人为学生开展丰富的专题讲座、增进行业交流。同时,优质的校外实践基地和学生城苑微信公众平台、UTV电视台、广告工作室等丰富的校内实践平台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保障。与凤凰卫视合作的印象香港暑期交流等活动,是专业常设的交流项目,为学生在香港多元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增长本领,开拓眼界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专业注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出国留学、考研深造、就业等不同需求。专业重视国际合作,与2020年《卫报》全英大学综合排名第47位、新闻/大众传媒类专业排名第10位的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合作为学生打造本硕连读项目。

受迅猛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信息传播已经从昔日的铅与火光与电走到了当下的数与网。我校传播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与时俱进,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拥有较为宽厚的人文基础和业务素养,了解传媒行业前沿信息,熟悉媒介运营管理,具备沟通表达能力、融媒表现能力和创意传播能力,紧跟媒体行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适应全媒体、全流程工作方式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一、专业概况

1.专业概况

信息传播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这类新兴媒体,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交流平台,更是经济、科技、文化的加速器与推进力量。中国传媒业被人们认为是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行业规模还会继续扩大,社会影响力也会节节攀升。这些都为高素质的传播学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广阔舞台。

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传媒行业越来越呈现媒介融合的特点。传统媒体吐故纳新,努力保持自身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流地位,同时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各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手段不断涌现,正在彻底改变着信息传播与接收的方式,传媒行业亟需大量适应全媒体、全流程工作方式的高素质应用型传播人才。

本专业坚持全媒体背景下应用型传播学人才的专业培养理念,秉承我校传播学专业创意思维活跃、传媒实践技术熟练的专业教育特色,充分利用传媒行业的优势资源,为教育教学引入新视角。目前在校生400余人。毕业生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活跃于各大传媒机构,如人民网、央视网、北青网、腾讯、新浪、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新闻社、新华社、五洲传播中心(隶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北京青年报》等从事新闻传播相关的各类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在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铁路公安局、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等单位从事宣传、企划等相关工作。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传统传播学专业的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紧跟行业发展态势、符合媒介融合趋势的特色课程,如媒体融合概论、融合新闻学、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等,注重网络媒体、新媒体等传播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制作能力的构建。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设置专业基础平台课,建构系统的全媒体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沟通表达能力、融媒表现能力和创意传播能力。

2.专业特色及优势

1)特色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符合媒介融合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传播学人才,构建课程与能力目标相匹配的完善的教学体系。

《语言表达艺术》、《新闻评论》重点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媒介融合概论》、《融合新闻学》、《新媒体实务》等课程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融媒表现力,《创造性思维》、《媒体创意与表现》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意传播能力。《传媒全案实训》课程培养并训练学生的全媒体意识以及多媒体应用能力。以此,努力实现对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培养适应全媒体、全流程工作方式的高素质应用型传播人才。

2)优势

建立系列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融媒表现能力、创意传播能力为核心,授课环节加强基本功训练,两年学习期间延展性地进行深入的系列化学习和训练。具备完善的校内外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校内的UTV校园电视台等媒体实训平台供学生日常工作训练;借助良好的竞赛机制,专业会组织或推荐学生参加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训练项目、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大赛等;校外不仅拥有多家优质的合作单位,还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交流、学习校内外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全方位锻炼、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核心课程

融媒体制作、媒体创意与表现、融合新闻学、新媒体实务、传播学研究方法、视听语言、数据分析与应用、传媒全案实训。

4.职业前景

毕业生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毕业生能够从事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机构的信息采编、创意策划、视听节目制作、新闻评论、运营推广等传播与管理工作,也可以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创意企划等方面工作。

二、师资队伍

传播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7名,青年骨干教师10余名。同时,本专业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媒体行业实践经历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他们将传播学领域最前沿的传播理论、媒介动态、业务发展引入课堂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科研方面,教师们在专业核心期刊《现代传播》、《传媒》、《中国电视》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北京社科基金等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市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多项。社会服务方面,传播学专业教师以社会兼职、专家顾问、承接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开展社会服务,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例如:有的老师担任中国网络文化传播委员会专家、人民网传媒频道专栏作者、亚洲新闻周刊特约评论员、法制网特约评论员,在中国科学报、法制网、人民网传媒频道、中国网、中国环境报、新京报等发表文化时评类和专业类文章几十篇;有的老师受邀参加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通州建设为北京副中心6集大型纪录片的策划和指导工作,参加央视新闻频道的专家监看评价与分析工作、央视《乡土》栏目的专家指导工作等。

三、实践教学

为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全媒体全流程工作方式的新型传媒人才,专业2017年完成现代传媒实践教学中心的升级换代,建成了拥有全媒体演播室、摄影实验室、全媒体编辑实验室、录音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组成的融媒体教学场所,占地800余平米,为传媒类专业学生创意转化、创作实践提供了优质的硬件环境保障。硬件条件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1现代传媒实践教学中心作品墙

2:全媒体演播室

IMG_258

3:学生在全媒体演播室摄像机操作

IMG_259

4:全媒体演播室高清摄像机培训

IMG_260

5:全媒体演播室虚拟场景应用培训

IMG_261

6:全媒体编辑实验室1

IMG_262

7:全媒体编辑实验室2

IMG_263

8:全媒体编辑实验室3

IMG_264

9:学生在全媒体编辑实验室进行拉片交流

IMG_265

10:摄影实验室1

IMG_266

11:摄影实验室2

IMG_267

12:导播间

专业具备丰富、专业的校内传媒实践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充分的专业实训机会,主要有《北京城市学院报》、UTV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摄影工作室、城苑微信公众平台等。

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专业大赛、行业调研、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与传媒行业的要求同步。

专业组织学生前往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青年报》、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搜狐网、网易、OKA时尚网等媒体参观学习。推荐优良生到知名媒体进行毕业实习。

专业定期举行传媒前沿专题系列讲座,邀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大公报》、《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传媒行业资深人士来校举办系列讲座,扩宽学生学习路径、开阔学生视野。

IMG_268

传播学专业学生在全媒体演播室进行创作实践

IMG_269

传播学专业学生参与人民网70周年国庆直播工作

IMG_270

传播学专业学生在凤凰网出镜作品

IMG_271

传播学专业学生在中国国际时装周

IMG_272

传播学专业学生在印象香港活动中采访原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程鹤麟先生

IMG_273

传播学专业学生与香港《文汇报》指导老师合影留念

四、对外合作交流

专业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专业学生可按照要求申请参加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知名大学的国际交流项目。专业与2020年《卫报》全英大学综合排名第47位、新闻/大众传媒类专业排名第10位的英国诺森比亚大学(North Umbria University)签订合作协议,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本硕连读项目。学生在我校毕业后,达到语言要求可直接攻读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并将获得该校校友奖学金。

专业还与美国顶尖学府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完成指定专业学习后可参加UCLA暑期课程,通过考试将得到UCLA官方成绩单,所修学分可被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大学认可并得到转换(College Credit/Unit Transfer)。

IMG_274

传播学专业学生参与UCLA暑期项目

同时,传播学专业设有印象香港系列品牌活动。利用暑期,带领优秀学生赴香港参观凤凰卫视、与凤凰卫视著名媒体人、与香港浸会大学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选拔优秀生暑期赴香港《文汇报》、《大公报》进行学习实践。

五、教育教学成果

专业一贯重视将学科竞赛引入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置与大赛相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心,从而切实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近三年来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23项,获得各类奖项301项,展出作品23件。其中省部级获奖214项,等级奖54项。国家级获奖12项,等级奖4项。其他奖项75项,等级5项。影视、广播、动画类获奖34项,平面类获奖231项,文案、策划案、新闻稿、职业竞赛等获奖30项,优秀指导教师和组织奖6项。主要赛事和获奖情况如:

1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北京赛区(省部级)获奖89项。

22019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品牌故事创意大奖赛,获得平面类作品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视频类作品三等奖1项。

32019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大赛,获新闻报道类二等奖。

4)第七届首都大学生创意集市活动,提交作品200多件,有23件作品入选活动,参加现场展出。

5)首都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平面设计大赛,钟楚贻、田圣洁、肖凯、刘岩、杨辰熙、李晓军六位同学获得微电影、延时摄影类二等奖。

此外,老师们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及行业项目的支撑、辐射下,教师们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和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国家级及校级立项几十个,学生成果显著。如传播学专业孙铭熠同学的北京堤摩亚文化传媒公司创业项目从北京市8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2018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代表北京市参赛,一举获得全国大创赛铜奖;国家级项目二十四夜汉服工作室获得北京市大创赛铜奖等。同时,与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制作中心等单位合作进行学生实培计划立项多个,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素养。

2017112日,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联合中国教科评价网推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我校传播学专业位列2017-2018年传播学专业进入全国前20名(排名第14)。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北京市海淀区皇后店路6号 邮编:100094 copyright@bcu.edu.cn 2015.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