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公开对外
首页   |学习工作交流   |理论学习   | 正文
北京日报:中国改革是全面的社会变革
发表时间:2013-11-07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中国这30年的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我个人认为,不能孤立看待中国改革。中国的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且应当是包括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的改革。可以把改革视为一种包括各个领域的社会转型,或者说是全面的渐进的社会变革。因此,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相互配合,经济和其他领域的改革是难以取得最终成功的。但是,改革在哪个领域里先行启动,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它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条件和环境。比方说,如果30年前,没有打倒“四人帮”,没有政治上的变动或松动,没有党的路线的转变等一系列的政治体制变革,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这个角度看,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不滞后,而且是先于经济等领域的改革。

当然,从表面来看,许多时候似乎经济体制改革先于政治体制改革,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常常是经济体制改革当头,政治体制改革也在其中了。几乎每一项经济体制改革都涉及政治体制的变动。比如说,30年前的中国,没有市场意义的企业,企业都是行政的附属物,或者说,企业本身都是带有政治性的经济组织。那时的职工没有选择权,只能做“螺丝钉”,是“单位”的人,而不是属于“自己”的人。经过30年的改革,除了像铁路这样极少数的领域外,原来的行政意义上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市场化了,或者说公司化了。这种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无一不涉及到中国政治权力结构、行政体制等方方面面的相应变革。如今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再是“单位”的附属物,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拥有各种各样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带来的必然是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领域的放权和分权,即逐步放开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管制,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把国家吞噬的权力还给社会,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并按照法治而不是人治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和社会,这不正是政治体制改革吗?

当然,并不是说当前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不需要加快步伐。我们也应当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做了高屋建瓴的阐述,提出了很多措施。比如说,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坚持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等等。在有关政治体制改革政策的措词上,也比以往更进了一步,如政治体制改革从以前的“积极稳妥推进”,提升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调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强调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当然,政治体制改革也包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等等。我个人认为在相当长时间内,政治体制改革将围绕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方面有机地统筹进行。(袁绪程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

(来源: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邮编:100083
  • 网站管理:网络中心 电子信箱:nic@bcu.edu.cn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 Copyright © Bcu.edu.cn 2004-2011.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