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三十周年



记海大主要创始人之一李成吉

  

——深情怀念一世师表的李成吉老师

学校创校副校长、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陈宝瑜教授

李成吉老师是北京城市学院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每想起与他一起工作的情景,我总是禁不住深情怀念。

1984年3月教育部备案成立海淀走读大学并同意实行“区办校助”的办学体制。4月间海淀区委即决定派李成吉老师来海淀走读大学担任常务副校长。从此之后,我们就结识并为创建海淀走读大学而一起工作了。

李老师1925年3月生于辽宁省辽阳市,1945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1948年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为促进国民党人员起义和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1949年,解放军进北京城时,他受党组织派遣,接手了海淀区教育系统,并出任海淀区中心小学校长。之后,他长期在海淀区教育战线上担任领导职务,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改革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曾多次被评为海淀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来海大前他是海淀区成人教育局副局长,党支部书记。

在“区办校助”的办学体制下,海淀区需要在教育界选一位有工作经验,资历深,水平高,能与清华、北大、人大三校干部、专家团结在一起,合力创建海大的人,代表海淀区参加创校领导班子。这个人谁合适呢?区委领导选来选去,就认为李成吉同志最合适。于是区委书记贾春旺,副书记段炳仁都亲自跟李成吉老师谈话,李老师表示坚决拥护区委领导的决定。于是他安排好原单位各方面交接的事情后,就立刻来找傅校长报到了。

李老师到校后兼任综合办公室主任,学校日常工作中方方面面的事情都由他协调安排。1984年5月,经海淀区委组织部同意,学校成立了由傅正泰、李老师和我组成的3人小组,开始筹备建立党组织的事宜。到1985年2月,中共海淀区委组织部以海组干(85)第10号通知,同意海大建立党支部。党支部的隶属关系是区委直属支部。党支部委员由傅正泰(书记)、李成吉(组织委员)和我(宣传委员)组成。之后,李老师还分管学校的党建工作,并保持与海淀区委区政府的经常联络。

从建校的第三年,即1987年起,海大内部布局调整为分设三个学院,即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东方健身学院。李老师兼经管学院院长,我兼理工学院院长,傅校长兼东方健身学院院长。李老师兼经管学院院长直到他1992年6月离休。离休后由于身体的原因,李老师就很少到学校来了,但是他的心仍然与海大事业和广大教职工贴在一起。他经常关心海大发展并尽其所能地为海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04年8月李老师因病治疗无效,不幸的时刻最终降临,李老师从此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0岁。海大——北城人将永远怀念这位为海大创建作出杰出贡献的早期领导人和良师益友!

一、团结的榜样

李老师到海大工作,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稳重,谦逊,平易,团结意识强。记得他到职的第三天,就约我聊天。他主动把他的个人经历和情况推心置腹地向我介绍,他还说:“我虽然在海淀教育战线上工作快一辈子了,但大学的情况我不懂,要向你们学习,向北大、清华、人大来的同志们学习!边学习、边工作吧!希望今后对我的工作多帮助、多支持!”由于我比他来的早一些,他还主动地向我了解一些前期的工作情况。我感受到了李老师诚恳的说话态度,又听了他这一番话,真没想到他是这么一个平易、谦虚的人。这让我很敬重他,并且一下子把陌生的距离拉近了。我很快地感到,在我们之间好像一下子就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好兄弟。

李老师负责常务工作,每次开校长办公会之前,只要时间来得及,他总是把要开会讨论的事情告诉各位副校长,让大家做好讨论准备。他有什么问题和想法,总愿意跟我先说说,征求我的意见。我也很愿意跟他无拘束地交流工作和思想。在日常工作中也是我跟李老师一起商量的事情最多。我感觉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团结的纽带和榜样。学校核心组的五个人来自四个单位,有互不相同的经历,大家的性格和做事的风格各异,之所以能很快的团结在一起,并经受住了后来长期办学历程中的考验,哪怕是矛盾最多和困难最大时期的考验,这除了因为班子成员都是共产党员,有共同价值观和事业理想,能顾全大局的“人和”条件外,李成吉同志作为常务副校长,他的民主作风好、工作方法细、任劳任怨、耐心协调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我感觉,他是领导班子团结的一个重要基因,他真正地担当了领导班子的大哥。

二、唱响教育前奏曲

李成吉老师到任后抓的第一件实事,是在傅正泰校长支持下,紧锣密鼓地为海大教育培训工作打响了第一炮。这就是由他牵头,曾昭埊副校长密切配合,与海淀区委组织部联系,根据海淀区政府各局处、街道、乡政府在职的秘书对工作中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急需,为他们雪中送炭,成功地举办了首期秘书培训班。这个培训班是海大诞生后教育工作启动的前奏曲。在统招班开学以前,自1984年6月初开始,历时3个多月(业余和周末),在中关村北京大学技术物理楼举办。有85名办公室干部参加了学习。海淀区政府领导对这次培训班举办非常重视,区长史定潮同志亲自到开班仪式上讲话,海大聘请秘书学专家王佑三教授亲临讲课和指导,李老师和曾昭埊副校长经常去听课,发现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培训班结束时,学员们普遍反应:这个培训班针对性强,很适用,参加这次培训班学习,对提高政府办公室秘书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特别是对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帮助很大。培训班办的很成功!

这次政府秘书培训班成功举办的意义在于:(1)“区办校助”的学校名不虚传,她建立后首先为海淀区政府服务,成功地办了一件教育实事。(2)唱响了海淀走读大学教育工作启动的“前奏曲”,初显了新生的海大在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工作方面的效率和能力。(3)收到了海大创办以来的第一笔教育服务费,是收费办学的起动点,鼓舞了大家创办民办教育的信心。

这次政府秘书培训班,从谋划到招生,从开班到结业,其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是在李老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下完成的。这也显示了李老师在教育工作上高水平的策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海大要抓好学风建设”

办教育李老师十分重视学校的学风建设。这既是他的教育思想,也是他长期做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他常说,我们希望把学校办好,能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这样学校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就必须把抓学风放在重要位置上。对海大这样的学校,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点偏低,更要抓紧学风建设。他的这个观点,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所以海大从建校起,就一直大力抓学风建设。在1986—1989年那个时期,社会上有一股“厌学风”袭击校园,北京各大学的校风、学风受到严重影响。此刻,海大从实际出发,上上下下狠抓学风,抓出了成绩,抓出了特色,抓出了经验。当时海淀走读大学在北京市成了学习风气最好的高校之一。《光明日报》1988年4月16日在头版作了报导。大标题是:“如何解决当前高校厌学风?海淀走读大学从办学机制上找原因,从校内管理配套改革上找出路。”此后,北京市教委还专门召开了学风建设大会,会上只安排了清华大学和海淀走读大学发言,介绍了经验。这个成绩也是李老师大力提倡和推动、大家齐心协力抓学风的结果。

校训与学风有密切关系,李老师重视学风建设,也重视校训建设。他到海大以后,就常说,咱们海淀走读大学应该有一个校训,以便鼓舞和引导全校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不断奋进。傅正泰校长很有同感。为此,他专门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会,讨论海大的校训词。在一般的讨论会上,李老师的习惯都是先听别人发言,自己后发言,但这次会不同了,他首先发言。发言中,他着重阐述了“勤奋进取”应是校训的基本词。他说,他学习体会并注意到,一个人的成功人生,在学生时期的关键因素是要勤奋学习。他引用爱迪生的话说:“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九十九靠勤奋努力,只有百分之一靠天才”。傅校长同意李老师的建议,他还认为结合海大的实际,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抗大”精神,还应把“艰苦创业”写进校训。大家经过讨论,一致同意把“勤奋进取、艰苦创业”作为校训的基本词。在首届海大学生开学典礼的会场上,“勤奋进取、艰苦创业”这八个大字作为校训挂在会场的后墙上。这可以看出,李老师为研究确立海大的校训动了心思,作出了贡献。

四、“给同学承诺的话要兑现”

李老师在工作中处处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表现出一个长者的风范。记得在北京亚运会举办之前,1990年“五一”期间,有这么一件事:海淀区团委发动海淀大学生为迎亚运义务劳动,在小月河建设海淀大学生绿化基地。我校广大学生闻风而动,积极响应。理工学院学生会找我,经管学院学生会找李老师,要求组织海大大学生突击队,带头参加星期天义务劳动。我和李老师沟通后,决定积极支持同学们的热情,组织好这次星期天迎亚运义务劳动。李老师跟同学说,他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这次整地植树劳动。但很不凑巧,李老师前一天就感冒了,还发低烧。这快70岁的人了,发着烧怎么能跟小伙子们一起干重体力活呢!所以我说:“老李,你就别去了,我就代表了。”他说:“经管的学生热情这么高,我作为院长已经跟学生干部说了我去,这要兑现。”我说:“经管学院领导支持学生的热情,可以请吴毓华副院长代表你参加,吴老师也很愿意去参加,你就别去了。”结果呢!到那天他还是来了。他说:“我吃药了,能坚持。能跟同学们在一起劳动,心里踏实”。我和吴毓华老师劝他休息,他也不听。他从上午一直坚持到下午最后收工。

这次海大学生参加小月河迎亚运建设绿化基地义务劳动,是整个海淀区大学生义务劳动的第一支先遣队、突击队,海大学生带了个好头。在劳动结束的时候,海淀区小月河绿化建设指挥部的领导到我们劳动现场来,表扬了广大同学,并向李老师和我表示对学校的感谢!

这件事让我深感李成吉老师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和领导干部,他把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时刻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为了实现他跟同学们一起参加劳动的承诺,他把自己的年龄和健康都置之度外了。当大家知道老校长带病来参加劳动时,同学们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

五、亲自组织毕业生跟踪调查

李成吉老师在工作作风上讲求从实际出发,在工作方法上重视调查研究。他常说:“是一就说一,是二就说二。”在我们1990年下半年的一次交谈中,他说:“对海大的教育质量和毕业生情况到底怎样,应该有一些数字说明,才更有说服力,我们做工作也才更心中有数。我想可以进行一次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调查拿到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我说:“那很好,就干吧!怎么搞法,你来挂帅!”于是,李老师很快地组成了以毕业生办公室为主、毕业班班主任参加的调查小组。在准备会上,李老师胸有成竹地把行动目的、要求和计划布置清楚。讨论之后,做了具体工作安排。这样在1991年春天由李老师亲自组织带领大家对毕业两年以上的第一届、第二届毕业生进行了岗位跟踪调查。除了向用人单位和150多名毕业生发信发表调查外,李老师还亲自带领毕业生办公室的老师和班主任跑了海淀区范围30多个用人单位,向单位领导、人事干部和毕业生进行了面对面的调研,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例如:从调查结果分析看:84、85级毕业生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组织纪律方面表现好的和比较好的占91%;在工作上、业务上、技术上称职和基本称职的占85.5%。对个别有问题的毕业生和对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也都收集了具体化资料。这可以说对我校第一、第二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调查,达到了预期目的。李老师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后,高兴地写作了“海大毕业生在建设岗位上”一文。

这次毕业生调查分析的成果,对学校总结前六年的教育工作和改革经验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鼓舞大家今后明确改革方向和坚定改革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具体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这是李老师和参加调查工作的同志们对学校工作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李老师务实作风的生动体现。

在1992年李成吉老师离休前,傅正泰校长组织核心组同志讨论了海淀走读大学办学八年的工作总结。他强调,要把办学总结提高到探索一条发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新路上来认识。讨论后,请李成吉同志起草这个总结报告。结果,以李老师的起草稿为基础,经过大家集体讨论,傅正泰校长修改后定稿,形成了以“探索有中国特色发展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新路”为题的总结报告。这篇总结报告报送至海淀区委区政府、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工委,得到了上级各方面领导的热情关注和肯定,并且对学校以后的发展和全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我看来,由李老师起草的这个总结报告是海淀走读大学领导班子创校八年来的工作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总结。其中也包涵了李成吉同志当年受区委区政府委托在海大创业和改革中所作突出贡献的答卷,也是他作为核心组成员,在海大在这个平台上成功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新路取得的集体成果。这八年,用区委组织部一位领导同志的话说:“成吉同志在海大工作时期,是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

(陈宝瑜写于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