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三十周年



我所认识的曾昭埊老师

  

原教务长、经管学院院长 成运花 研究员

我们学校创办人之一曾昭埊老师,对我而言既是良师也是益友。说她是良师,是说她的许多高尚品德曾激励我帮助我解决了许多工作中的问题。说她是益友,是说我可以对她无话不谈,不会担心惹出是非,也还会得到一些意见与建议。

我与她认识可以追述到43年前。那是在北大653分校。她当时是技术物理系的教师,我先是无线电系的学生,后留校做教师,因为那里只有三个系,所以大家几乎全认识,说认识也只是见面点头而已。真正的认识是在北京城市学院(原海淀走读大学)。

我1987年来海大时,据说傅正泰校长让她去找当时北大教务长汪永铨教授(我在北大时的老领导)了解我。对于她1987年之前的工作只是耳闻,后来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有这么几点。

廉洁奉公。当时办学时,她和李成吉老师都在原单位拿工资,校长要给他们一点补贴,他们当时坚决不要。可是校长很有远见,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责、权、利应一致。所以坚持说,不拿工资就不要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拿补贴。其实学校对她的补贴一直很低,她身体不好,经济上不富裕,但她从不叫苦,不向学校伸手,对学校的任何照顾都表示感谢。

幕后英雄。从学校成立到90年代中期,她协助校长做职称评审工作。我们学校早期办学困难,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一人一个情况。但是作为知识分子解决职称问题是大家的迫切愿望。我们是民办高校,当时办专科,要求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对科学研究不能要求过高,学校也没条件。而我们的职称评审权在市教委,评审专家不理解我校的困难很正常。她身体很差,为了教学稳定不辞辛劳,默默工作。据我所知,她为了一个中层干部的职称去他原单位两次,为他找评审专家,找教委负责此事的领导申明情况,她的幕后工作可能连这位同志都不知道。正是她与她一样的创业者的努力才使得我们学校能够发展壮大。

求实求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做到求实求真不计名利是极难的。她却做到了这一点。很长时间,她负责校刊工作。当时与现在不同,大家对写稿子不重视,忙没功夫。她一篇一篇地约,一个人一个人地找,自己亲自修改,坚持把《海大教育研究》办了起来,逐步走上轨道。我校的第一本校志承载了她非常大的心血。我校早期教学的相关文件比较齐全,其他方面无论是会议记录、文件、甚至干部任免的材料都不健全,缺乏官方记载,记录多是在每个人的笔记本或记忆里。她只好一个一个人的落实。我就被她找过多次,有一次她无奈地说我就这点本事了。我现在很后悔当时协助她太少。但她锲而不舍的精神仍然令我感动。我对第一本校志的感受是,有不全的地方(因为有我这样的懒人);但它肯定真实。

退休之后,我每次看她,她总问学校发展,对学校的任何进步都感到欣慰。每次都表示自己不能为学校尽力,得到学校的关心很不落忍。她就是这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求名利,追求完美。她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