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三十周年



记海大第一任教务负责人郭宝年先生

  

王育、程丽丽、缪温勃、李娜、王梦丹、屠子伊

走过一片比较老旧却又不失典雅大气的楼房,公寓后一个个小花园的点点绿意与阳光谱奏出的美好,在冥冥中我能感觉到,我们拜访的第二位对象,年逾90的郭宝年老师,就在这一片风景中,与自然同行。

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昌平人,也是个读书人。

他曾是解放前的北大毕业生,还曾是资深的清华教务。

他是兢兢业业服务于教育一辈子的“海跑”创业人。

他是我们眼前的这位白发老人。

人生第一份工作,职场最后一份事业

这是一个特别亲切的老人,我们敲开郭老师家门的时候,郭老师的女儿----我们称之为小郭老师,给予我们热情的接待。郭老师听闻我们的到来,赶紧起床收拾,在屋里给大家腾出个地儿。

郭老师年轻时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负责学校的教务,不成想这一干就是兢兢业业的一辈子。70多年时光里,郭老的工作任务虽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得把教师、教室、教材、班级、课堂、学生像转魔方一样拆兑的漂漂亮亮。可是这份教务工作要真正地做好也实属不易,既要面对着随时随刻都可能出现的特殊状况,又要考虑到每一位同学每一位老师这千千万万的实际情况。若想把紧张的教室、苛刻的时间、不好订购的教材这一切的一切都安排的尽善尽美更是错综复杂,难上加难。但郭老却抱着绝不能辜负领导信任的决心,做到在工作上从不出现过失误。

认识郭老的人都知道,无论何时何地都对人都客客气气的他,在原则问题上却是绝不退让。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他又会尽其所能地照顾到每一个人,所有人与郭老的关系都十分的融洽,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岁岁年年的工作光景都在郭老的心中挥之不去,直至今时今日,他或许会对今天或者昨天这些眼前发生的事情有些糊涂,但却仍能津津乐道地为我们讲着那些曾经过他手被排过课的有脾气有个性而又才华横溢的老师,还有那些总喜欢调皮捣蛋的臭小子。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但是细细想来,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用一生的勤勤恳恳来耕耘着一份热爱的工作?

在课表上做学问的大师

郭老似乎格外愿意享受生活的精致与细腻。家中随处可见出自老爷子之手的笔锋颇为有力的楷体书法。鱼缸里一条赤红色的金鱼也好好的游着。家住一层的郭老还“掌管”着一个小院子,地方不大点儿,却满满的种上了香椿、柿子和石榴。老人说他只爱种这三样,我们好奇地问为什么,本以为会有什么文学上的深层含义,没想到郭老却半开玩笑似的答道:“因为都能吃呀。”这一句话就逗得一屋子人哈哈大笑起来。

一坐下,听闻我们捎来了严春荣老师的问候,郭老师乐开了怀。“小严老师是个好同志啊。”已88岁高龄的严奶奶在郭老师眼里还是小严。“她那时候是做财务的,做活儿细致,认真,大家都喜欢她。”

说到郭老师为何来到当时的海跑就职,期间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郭老师当年在清华任职教务的时候,因为排课的功力深厚,与我们的傅校长结缘。因为郭老师对所有老师还有课程都十分了解,每每能排出最好的课程表,所以郭老师成为了傅校长在建校之时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务人选。“最开始傅校长说的是建夜校,我就想着一礼拜就两三天,就答应了,没想到,哈哈哈……”大家也随之笑了起来。

郭老师的教务工作,那是真正的厉害,在海大工作期间,曾受当时上海交大校长钱伟长先生邀请到交大介绍教务工作经验。我们海大办学的第一年,教室少教师也少,学生都是走读,一下课,学生没有休息的地方,针对这种情况,郭老师把每个班每天的课都排一起上,上完课,学生就可以回家了,要上课,学生再过来。采取这种方式,解决了课表的问题,这是郭老师根据当年海大特定情况在教务上作的一种大胆创新。

郭老师任海大教务最津津乐道的另一个大胆创新就是加盖棚子缓解教室调配不足的压力。“多不容易啊,办学的第一年,学校租的是成府小学,才5个教室,但是招了8个班,没办法,我们就在一块空地上盖大棚做教室。后来,我们就在万泉河中学租了八间房,第三年又在双榆树中学租了两层楼,最后到了地质附中。”这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处理办法。如果没有深厚而严谨的教务经验、缜密而圆润的教务思维,是万万处理不了当时的困境的。郭老师笑着说这些辛苦,眉目中散发着淡然安逸,只是从声音里我们听到了更多的起伏和情绪。在课表上做学问,功力深厚,功夫了得!

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这次带队的王育老师,是在建校的第一年,国家分配的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与老人们的私交特别好。郭老师说起当年王老师来的第一天就跟着他们去招生的场景历历在目。“早就听说现在学校办得很好,当初的海跑变成了今天的北京城市学院,马上又要成了北京城市大学,我只有高兴呀!真不容易。”

确实在建校的时候,元老们是顶着很大压力的,找校舍,招学生,请老师,都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当时请来的老师,都是在附近大学借过来的,课酬低,骑着单车来上课,但是没有老师因为工资低而辞职的,讲义是老师自己带的,教材是老师们自己去找,自己去市场买了背回来的。说到学校现在的发展,郭老师显得非常高兴,“可惜我现在老了,走不动了,不然有机会,也想看看我们学校现在的发展。”聊到刚建校的那份艰难与辛苦时,郭老又笑笑,摆摆手“那时拿这都不当辛苦,没什么。”

淡泊一生,笑谈往昔,是百岁生活见证的历练,亦或是天生心性使然,经历的种种困难在郭老师身上俨然已经升华为一种超然世外的淡然和宁静。

大家,亦小家

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郭老师的房间里,摆放着各样的与家人的合照,从相片里每个人嘴角间洋溢的微笑中就能感受到一家人的幸福与其乐融融。小郭老师也说,老爷子现在对孩子儿孙的成长十分关注。说起小孙子,郭老师忙不迭地给我们介绍,细数起孙子孙女们的近况那真是一清二楚,就连孙子在美国生活的大事小情“也逃不过郭老的法眼”,他告诉我们:“二孙子在美国给香港的一个资本家工作,美国那边地方大,人少,东西就便宜,他媳妇还在美国跟街坊一起搞了两个大花园……”指着照片,指着门外的书法,一脸的自豪。老人,在鲐背之年,不问青春意气,回归家庭亲情,淡然往昔过往,成为生活的智者。

我们关心起郭老的身体,郭老师只是笑眯眯的,还是烟酒不离。年轻时候,烟不离口,从来不用点烟,在我们小辈听来,简直是个传说,一根快抽完了马上续一根。原先,总是老伴儿早早的把饭菜做好,等着郭老下班回家,现在老伴儿已经不在了,女儿女婿便一直陪伴着郭老左右,同老人一起住。家人心中的郭老师越来越像个宝贝一样的孩子。老爷子在年轻时便爱着烟好着酒,到了现在亦是如此,家人们都顺着他的心性喜好,也就由着他了,可老爷子还有着他自己的说道呢:“原来抽烟一天一包还得多呢,后来跟孩子们住在一起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屋子里有烟味儿,我就去院子里抽,现在去院子也比较费劲了,就只好把屋门关上,开着院门再抽了,一天还能抽四五根呢。酒现在天天儿喝,不喝不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两天吧,不想喝酒我就没喝,结果到了第三天,在屋里走道儿跟踩了棉花似的,要站不住,所以我就还是接着喝吧。一次并不多,上午一两,下午一两。”爱烟爱酒爱学生,郭老的三爱,似乎诉说着他平淡又崇高的一生。

问起郭老的兴趣,郭老说:“原先还看国家大事和新闻,现在我也记不住什么了,也听不见什么声儿了,看节目也就是看个热闹。”老人喜欢古装戏,老戏,喜欢看看那些带着字幕的老片子,尤其喜欢小燕子,每回假期一播出还珠格格,老爷子都会看。还喜欢体育节目,特别是看台球,围棋。“看台球的时候算分特别厉害,我们都算晕了老人还算得丝毫不差。”小郭老师在一旁补充道。

烟酒不离的老人,“说到长寿秘诀呀,我倒是有一个感受,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逆来顺受’,所以遇见什么事都不能发脾气。”眼前的这位郭宝年老人正在一字一顿的,为我们这些前来看望他的孙子孙女辈儿的年轻人颇为得意地传授着养生之道,“你有不高兴的事赶来了,就拿它不当回事儿,别不高兴,这样就能长寿,要是脾气大的人那可长寿不了,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别找气受。”很难相信,这位说起话来时不时的略带一丝幽默、微笑着的、目光慈祥而和顺的老人早已步入了耄耋之年。如今已有94岁高龄的郭老,在熟识他的人看来,少了一份青年时代的闯劲儿与韧性,倒是平添了一份这个年纪应该安乐享有的平和与安逸。

确实,郭老一直挂着笑颜,王老师也说,郭老师不管做什么,都是笑眯眯的。生活,态度最重要,与人为善,乐观积极,也许就是真正的长寿秘诀。

听九十有余的郭老跟我们“侃侃而谈”他的故事、他的人生,不禁令我遐想着眼前这位年迈老人,或许在他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也是个说一不二、响当当的厉害人物吧。我不由得心生感激,很庆幸能有这样一个机缘让我与郭老结识。这位首都北京孕育出来的长寿老人,也用尽他一生的努力与付出回馈了国家与人民的培养。一辈子寄情于工作,爱学生,为学生,关心照顾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退让、不妥协、坚持原则这是他工作的严谨作风。不强求、不生气、顺其自然这是他为人处事的平和态度。现如今的郭老已经不再是那位最有经验最有办法的资深教务了。转眼间,他已是一位耄耋老人,但我们耳畔他这健硕爽朗的笑声又何尝不是在提醒着年轻一代的我们,要向郭老学习,学着做事,学着做人,学着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