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21日,我校“运河弦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顺利完成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晓颖和信息学部学工办孙艳两位老师全程带队,信息学部、艺术设计学部5名学生参与调研。
此次调研的首站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调研团队首先参观了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从中领略了大运河的兴衰历程和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随后,调研团队来到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在这座横跨大运河的古老石桥,学生们不仅深刻感受到了大运河的历史古韵,也透过运河上穿梭不息的杭州水上巴士,深切感悟到大运河的今日繁华。

此次杭州段调研中,调研团队坚持走深走实走细,将三江交汇处的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作为调研的重要一站。在义桥镇,调研团队与镇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座谈。随后,在义桥镇党委宣传委员俞国龙等的陪同下,先后到浙东引水萧山枢纽、“杭甬运河第一闸”——新坝船闸和义桥镇社区进行深入调研。

调研过程中,信息学部学生完成了大运河文化宣讲片的部分录制工作。通过录制,学生们对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当前的保护与发展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2024年,是大运河成功申遗10周年。十年间,大运河经历了从“保起来”到“美起来”,再到“活起来”的历史转变。调研团队选取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的京杭大运河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旨在发现大运河的十年巨变,讲好大运河文化故事。相信这次调研将为未来大运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也将激发更多人对这一伟大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