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传播系 · 招生网 · 就业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硕士、本科)

专业硕士:

1. 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艺术修养,系统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导等内容生产相关专业知识与执行能力,适应全媒体业态发展需求的新型广播电视专门人才。主要为广播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新媒体及网络公司、传媒公司、以及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企业宣传等部门培养能够胜任广播电视创作、管理、教育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2. 培养特色

(1)培养理念:紧跟行业发展,科研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

紧跟传媒业发展要求,平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知识结构,在培养理念及课程设置上强化科研与实践并重,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专业修养。

(2)培养模式:“以项目为驱动,基于广播电视编导创作流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采取“以项目为驱动,基于广播电视编导创作流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艺术修养,系统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导等内容生产相关专业知识与执行能力,既强化学生的编导意识、提升文化修养及艺术鉴别力,又强调创意转化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力。着重培养符合传统媒体及新媒体需求的实践型广电创作人才。

(3)课程设置:紧跟行业发展,媒体融合理念融入专业教学。

课程设置与传媒行业发展保持同步,针对传媒业对从业者的需求,以高品质广播电视内容生产需求为核心设置课程,将媒体融合的全新实践理念融入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前瞻眼光和职业素养。

(4)实践教学双重保障,校内开放先进教学设备和校外建有高质量合作单位。

建有现代传媒实践教学中心,由全媒体演播室、全媒体编辑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录音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组成,设备先进、条件完备。同时,高质量的校外人才培养合作单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打通学界与业界的联系,邀请传媒行业资深人士来校举办讲座,并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科研创新项目。依托产学联合培养,将实际项目贯通培养全程,启发课程学习与实习实践,对接实际问题与行业需求,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现代传媒实践教学中心

广播电视编导--全媒体演播室

广播电视编导--录音实验室(控制区)

广播电视编导--录音实验室(录音区)

广播电视编导--后期编辑实验室

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棚

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在全媒体演播室

3. 师资力量

采用“双导师”制,行业导师均来自与我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知名媒体和广电单位,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背景。校内硕士生导师以中青年教师骨干为主,博士学历教师占比55%,且实践教学成果丰富。有的导师参与大型纪录片的策划、导演和顾问工作、参加央视新闻频道的专家“监看评价与分析”工作、参与央视知名栏目的专家指导工作;有的导师担任中国网络文化传播委员会专家、人民网传媒频道专栏作者、亚洲新闻周刊特约评论员、法制网特约评论员、中国互联网协会青年专家;还有的导师担任影视剧的独立编剧、导演,他们的优秀作品在权威媒体播映,获得创作类奖项,并被国家电影资料馆收藏。校内导师科研水平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立项,近三年发表论文近五十余篇,其中核心论文二十余篇,教材四部,科研成果获部级奖项。学术导师拥有以校内实践创新平台为载体承接的校内外项目若干个,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大赛斩获奖项百余个。

4. 行业优势

本专业与国内多家知名媒体深度合作,长期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人民网等传媒机构保持紧密联系,行业资源丰富。

 


广播电视编导学生携作品《泰安木板年画》参与北京文艺广播节目录制

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乡土栏目实习

网易副总编辑姚长盛为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做讲座

5. 国(境)外合作

我校与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建有长期的实习合作项目,每年选拔优秀学生赴港参访和实习,该项目至今已连续进行了10年,合作媒体和参与学生均反响良好,学生实践成果丰厚。通过参与本项目,学生们在多元的媒介环境下增长才干,开拓国际视野。暑期“印象•香港”传媒交流活动是我校与香港凤凰卫视、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共建的传媒交流活动,学生们以此体验香港多元的传媒生态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参加香港传媒之旅活动

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在香港文汇大公集团实习期间采访浸会大学校长钱大康先生

6.培养成果

自办学以来,本专业招生人数稳步提高。研究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爱奇艺、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等知名媒体和所属栏目参与实习、实践,深入传媒行业一线,参与制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湖南卫视《声入人心》、腾讯真人秀《明日之子》等广播电视节目,获得了实习单位的认可;研究生发表实习作品若干部(篇),有的研究生实践成果参与北京文艺广播的节目录制;有的研究生成为媒体签约作家、主编专著、自主创业注册文化传媒公司等;有的研究生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在各大期刊、报纸发表署名新闻或评论文章三十余篇;还有的研究生参与相关学科竞赛,取得名次,体现了良好的实践和学术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在《广播电视创作实践》课程实践的拍摄现场

广播电视编导学生采访上海鲁迅博物馆乔丽华研究员

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在湖南卫视《声入人心》栏目组实习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剧组实习

7.优秀学生

杨皓铭,2016级MFA学生,在校期间担任北京城市学院研究生会主席、16级广电班文体委员。在校期间因能力突出,被选派至香港文汇大公集团新媒体岗位实习,实习能力获得认可。此外,在人民日报社实习期间,杨皓铭同学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到“金砖领导人厦门会晤”到 “十九大”的视频策划与编辑,参与制作的作品获得了第28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和三等奖。毕业后入职人民日报社海外网。

优秀学生 杨皓铭

牛海荃,2016级MFA学生,在校期间担任研究生部助管,因能力突出,被选派至香港文汇大公集团新闻采编岗位实习,发表署名新闻稿件十余篇,实习能力获得认可。在校期间,牛海荃同学专业成绩第一;获得“外研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初赛二等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以专业知识奉献社会。由于牛海荃同学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平衡发展,于2017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优秀学生牛海荃

8. 就业前景

毕业生能够胜任传统媒体、新媒体创作工作,可到广播电视机构、互联网领域、新兴媒体公司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的相关工作,或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品牌推广与宣传、管理等工作。也可以赴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将来从事广播电视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工作。

艺术硕士(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毕业生合影



 

本科:

一、专业概况

当前传媒行业处于“媒体融合”大发展的阶段,随着广电系统改革的推进和媒体融合走向纵深,广播电视的主流媒体地位更加突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广电行业不仅需要掌握采编播导等技能,更需要既掌握媒体融合思维,又具备在各大平台进行内容创作、生产、运营等综合能力的人才。全媒体背景下,掌握采编播导技能、具备视音频制作及多平台发布能力的传媒人才供不应求。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广播电视资源丰富集中,市场空间巨大。身处国家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是国家重要的文化窗口。在北京市的带动下,京津冀地区不仅对广电人才的需求量大,而且更需要政治、文化素质过硬的广电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顺应媒介融合大趋势,乘势而上,以创新的眼光,开阔的视野,融合优质教学资源,培养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融媒体思维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熟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性,掌握视听媒体节目策划、编导、制作、后期合成、栏目包装等技能,具有选题策划与创意、视听内容创作、全媒体整合发布、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校生近300名。毕业生在各主流媒体、网站等机构及影视公司参与一线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

二、专业特色及优势

1.“艺术与技术”共赢的教学思想

随着我国传媒业迅猛发展,广播电视行业迫切需要既通晓电视编导艺术又能掌握制作手段的专业人才。课程建设上一方面强化学生编导意识、文化修养及艺术鉴别力培养,另一方面强调创意转化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本专业学生在进入广播电视领域时技艺兼修,可持续发展。

2.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全媒体意识及多媒体应用能力。将选题策划与创意能力、视听内容创作能力、全媒体整合发布能力、艺术审美与鉴赏能力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要掌握的四大核心能力。按“平台+模块+课”方式,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大类平台课程体系构建,设立目标导向学习路径;增加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传媒全案实训”。

3.与媒体优质资源紧密联接的互动交流

高质量的校外人才培养合作单位与实习实践基地为高层次应用型全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工人日报、爱奇艺、百度等传媒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教育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香港《文汇报》等校外合作单位交流、实习。

邀请一线资深传媒行业人士到校开展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行业前沿信息,开拓学生的媒介视野,完善知识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配置完备的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现有占地800余平方米的传媒实践教学中心,该中心由全媒体演播室、全媒体编辑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组成。为学生创意转化、创作实践提供了优质的硬件保证。

5.本硕统筹的教育结构

本专业拥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硕士点,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习后,可考取相应专业研究生继续深造,提升艺术修养、提高创作能力。我校的艺术硕士(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采取“基于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术导师、成长导师和行业导师的指导下,提升艺术修养、锤炼创作能力。目前在读研究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香港《文汇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参与实习、实践,获得了实习单位的认可;还有研究生成为媒体签约作家、主编、创业者等,体现了良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融媒体思维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熟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性,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后期合成、栏目包装等技能,具有选题策划与创意、视听内容创作、全媒体整合发布、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新媒体及网络公司、文化传媒公司、企业宣传部门担任策划、采访、拍摄、编导、撰稿、编剧、音频内容制作、后期制作等相关工作。

四、核心课程

《融媒体概论》、《摄像基础》、《电视画面编辑》、《录音基础》、《电视文体写作》、《影视剧本创作》、《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出镜报道与节目主持》、《创造性思维》、《影视色彩学》、《媒介调查》、《传媒全案实训》等。

五、师资队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资雄厚,配置合理。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厦门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教师学术背景上全面覆盖广播、电视、电影、新媒体等传媒领域。其中,校级骨干教师11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1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10名,2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

教师科研成果丰厚:在中文核心刊物发表科研教研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本。科研立项几十项,涵盖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学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北京市财政课题、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城市学院校级重大课题等。

学术成果方面,论文《文化研究视野下<舌尖上的中国>热播现象的多维审视》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的“‘央视纪录频道杯’纪录片繁荣发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征文活动的二等奖;论文《浅谈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模式引进及本土化》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第三届“星光电视文艺论文评选”(理论类)三等奖;论文《古筝拾音最佳方位研究》入选2016年第四届全国音频与音乐技术会议。

本专业教师以具有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要担当,分别担任上影英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剧本策划人、担任大唐风韵(北京)影视有限责任公司策划总监、担任易小星导演电影《万万没想到》文学策划、担任系列电视栏目《视野》撰稿人、担任华谊金泽有限责任公司系列栏目剧策划。本专业教师受邀担任华人草根创意微电影“金善奖”评委,并作为大陆方评委代表赴台交流。

同时,本专业聘请具有丰富媒体实践经历的行业专家,将视听媒体前沿理念、媒介动态带入课堂,以此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编导思维、充实行业经验的教学效果。

 

六、教育教学成果

学生作品多次获奖。多部学生作品在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金善奖”华人草根创意微电影大赛、新丝路长安杯大学生微电影节、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首都高校“青春杯”影像创作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大赛中获等级奖、提名奖、单项奖。学生原创作品及参与创作作品多次被北京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公众号选用。多部学生作品获得北京市心理协会、首都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微电影、延时摄影类等级奖。

毕业生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及爱奇艺、优酷、新浪等视频、互联网公司担任编导相关工作,除此之外,毕业多年的学生创建影视公司及影像工作室担任制片人、独立导演、大型活动现场导演、编剧、摄影师,为优酷、北京卫视、时尚先生、突尼斯、柬埔寨、立陶宛旅游局、小米、华为等创作的电影、电视剧、宣传片、广告等影视作及秀场作品得到业内认可及好评。

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丰富:专业创作方面,本专业教师以编剧、导演、策划人、剪辑师、录音师、混音师、编导等身份参与的电影、电视剧、实验片、电视栏目及音乐作品包括:纪录片《青藏铁路》、《长征纪事》、《大通州》;电影《女神跟我走》、《血证一九二八》、《十字路口》;电视剧《雪豹》、《独狼》、《第一声枪响》、《利刃出击》、《气象先生》、《世代枪王》、《最美的逆行》、《逆风》、《惊世大海难》、《民为邦本》、《红》、《中国保镖》、《赛车梦工厂》;实验片《Caged Bird》、《The War with My Grandpa》、《Release》、《Piece of Cake》、《The Best Date Ever》、《First Christmas》、《MISSION IMPOSSIBLE》、《房不胜房》、《梦中说梦》、综艺节目《绿茵继承者》(浙江卫视)、《球迷朋友圈》、新华社歌曲 《四个全面》(多语言版)、《北京日报》建国70周年系列作品《70秒看北京》、《庆余年》及《精英律师》中演员张若昀和田雨的播报声、国家电力集团劳模宣传片《行走的力量》、精准扶贫人物宣传片《你是我的眼》、清华附中百年校庆宣传片《校,服以荣耀》、社团宣传片《你为什么来这里》。

本专业教师参与主创的大型央视纪录片《长征纪事》获得第二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创优评析历史文献类一等奖;电视剧《雪豹》获2010年国剧盛典年度十大电视剧、第六届华鼎奖十佳电视剧、第26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电视剧《独狼》获东方影视集团年度最佳电视剧,2017年荣膺湖南经视电视剧年度大赏最佳电视剧奖;电视剧《第一声枪响》,获2018南方盛典年度收视贡献品质剧奖;担任声音设计的电影《The Best Date Ever》入围2018年戛纳电影节短片角逐,获得第三届“全国声音学院奖(SAA)—剧情片与纪录片类三等奖”及“录音艺术学院奖-影视长篇三等奖”;《房不胜房》获“录音艺术学院奖-影视长篇类二等奖”。《梦中说梦》获“录音艺术学院奖-影视短片类三等奖”;担任声音设计的《渡口》2019年全国声音学院奖二等奖;担任声音设计的《宽窄桂花香》获2019年半夏电影节最佳剧情片提名。电影剧本《13岁,江湖》,入围“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优秀剧本;《行走的力量》获第五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微电影三等奖;纪录片短片《我是你的眼》获首届中国能源微电影大赛纪实类金奖。

七、实习实践

本专业拥有UTV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城苑微信公众平台、广告工作室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大量的实训机会。学生可在各实践教学平台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并在实际项目中体验诸如记者、编导、演播室导播、主持、摄像、后期等工作环节,在校园内培养良好的职业状态及执行能力。

本专业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长建立视频、声音、编剧等专项实验小组,并由本专业教师及一线专家进行相应辅导,创作符合行业动态需求的作品。

八、对外合作与交流

本专业与香港知名媒体和香港知名大学联合共建“印象•香港”传媒交流活动。每年暑期选拔学生赴香港知名高校参观交流,参加知名媒体人、著名教授的前沿讲座,体验不同的传媒生态环境。

与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建设有长期的实习合作项目,每年选拔优秀学生赴港全职实习,学生们在国际化媒介环境下增长才干,开拓视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九、职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媒体机构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栏目策划、采访、拍摄、编导、撰稿、编剧、音频内容制作、后期制作等相关工作;也可报考和申请国内外高校广电、影视、新媒体等传媒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北京城市学院 航天城校区 北京市海淀区皇后店路6号 
邮编:100094 copyright@bcu.edu.cn 2009.All Right Res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