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正文 NEWS TEXT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正文
2020年北京市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果联展在北京陶瓷艺术馆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3日 15:15

(本文转载自北京陶瓷艺术馆)

12月22日下午,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清华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联合举办的 2020年北京市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果联展在北京陶瓷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示了研培计划参与院校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的研培计划成果及北京联合大学的“非遗+旅游”主题培训成果。本次联展创新构建高校研培互助协商共享平台,是深化研培计划成果、扩大研培交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有益创新与实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研培计划对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激发非遗传承的活力、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依托首都高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积极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帮助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2016年北京市试点实施研培计划以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已委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8所院校,举办了长城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京津冀戏曲传承人群研修班、京津冀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培训班、“燕京八绝”研修班等研修和培训班46个,培训全国各地、各民族传承人群学员1140余人,涉及金石篆刻、玉雕、雕漆技艺、京绣、剪纸、景泰蓝制作技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昆曲、京剧、评剧、民族服饰、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

216E8

2020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举办涉及玉雕、金石篆刻、雕漆技艺、汝瓷烧制技艺、京剧、评剧等非遗项目的研培班5期,培训来自北京及对口帮扶地区等全国各地非遗传承人100余人。此次展览以“璀璨京华,巧琢精工”为主题,旨在展示群星璀璨、熠熠生辉的非遗风采,传承切磋琢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展览内容分为“瓷·典雅”“漆·华彩”“雕·万象”,作品以陶瓷类、漆艺类、雕刻类为主,展示学员作品近180件/套。

今年,北京市在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过程中,突出主题,聚焦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建设和精准扶贫;贴近生活,学员作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非遗作品精致而实用。研培工作呈现几个特点:一是侧重精准扶贫,北京城市学院结合非遗助力精准扶贫举办漆艺研修班,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从事漆艺工作的非遗传承人参加研修学习,学习积极性极高,学习效果明显。二是聚焦长城文化带建设,中国戏曲学院举办了长城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通过戏曲艺术展示长城文化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唱响长城好汉歌,讲好长城故事。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各院校在开班前对非遗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成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提高非遗传承人群技艺水平的同时,提高其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能力。四是创新培训模式,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注重培养非遗传承人不同技艺间的融会贯通,实现跨界发展;北京城市学院通过请国外专家线上教学的方式,拓展非遗传承人群的国际视野。五是学员作品有新变化,此次学员的非遗作品注重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作品体现美学价值与生活时尚,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指导北京地区的研培计划参与院校做好工作,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实践能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旅游业注入优质文化内容,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内生动力。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庞微,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发展处处长魏博,北京城市学院副校长温宗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北京城市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漆艺博士陈秋荣,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姚志强,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非遗传承工作室特聘导师卓凡,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旗,北京陶瓷艺术馆馆长陈美霞,研培计划参与院校的老师和学员出席了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