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网
 
 
 
   第一百期 王一川
   第九十九期 李树君
   第九十七期 冯洁
   第九十六期 刘浩林
   第九十五期 张荣耀
   第九十四期 李朝
   第九十三期 李颜
   第九十二期 高鹏
   第九十一期 吕峰
   第九十期 张希
   第八十九期 殷硕
   第八十八期 孟经纬
   第八十七期 张志超
   第八十六期 于婕
   第八十五期 史文婧
   第八十四期 刘培根
   第八十三期 赵凯蒂
   第八十二期 刘京魁
   第八十一期 凌洁
   第八十期 邬晔纬
   第七十九期 张艺凡
   第七十八期 刘文杰
   第七十七期 张鹏
   第七十六期 赖洁仪
   第七十五期 史永昌
   第七十四期 袁金星
   第七十三期 白云鹏
   第七十二期 刘杰
   第七十一期 王笑颐
   第七十期 王瑞
   第六十九期 陈方
   第六十九期 李兴洪
   第六十八期 施磊
   第六十七期 李宝刚
   第六十六期 李鹏
   第六十五期 黄鹏
   第六十四期 李曼
   第六十三期 翁雪
   第六十二期 师亮
   第六十一期 赖德芳
   第六十期 徐涛涛
   第五十九期 马小申
   第五十八期 杜宇
   第五十七期 郭潇
   第五十六期 刘博
   第五十五期 魏震
   第五十四期 程磊
   第五十三期 邹凯鹏
   第五十二期 马志怡
   第五十一期 陈晓晨
   往期回顾
   
   
   
   

选择钟爱的事业并坚持到底

——记法制晚报社记者程磊

 

  程磊
  国际语言文化学部 05级英语(国际新闻采编)专业
  2009年7月毕业
  在校期间在传媒工作室《传媒通讯》担任记者、编辑;校广播站任校广播站记者部部长、编辑、播音;2011年至今任职法制晚报记者
  主要工作经历:
 《新京报》时事新闻部实习记者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群组内参编辑
  北京《法制晚报》社国际版组、热线新闻版组记者/采编


  对程磊的采访是在法制晚报社里进行的。年末诸事繁杂,媒体的工作人员更是如此。一整年和时间的赛跑,在年前的最后几天变成了冲刺。工作间隙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程磊当作是一种缓冲,但正是这未完全卸下的工作状态展现出了他最真实的一面。27岁的程磊给人印象成熟稳重,风趣幽默,比他的实际年龄显得老成许多。
  

难舍友情


  程磊是在2005年进入北京城市学院的,大学的前两年在大学城校区,后两年回到本部校区。最令他难忘的是大学里的宿舍生活,“那时候每周末都回家,再回到宿舍的时候总是拿一大包零食,装满了宿舍里的小柜子,同一个宿舍的、别的宿舍的同学都会去我那拿东西吃,关系处得特别好。”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大学的宿舍生活教会了他很多。个性不同的人在一起学习、生活,难免会有摩擦,如何解决这些摩擦,正是他之前的生活经历中缺少的。程磊学得很快也处理得很好,“大学宿舍里的那几个哥们到现在还有联系,逢年过节都会出去聚会啊什么的,即使再忙也会发个短信、微信,这种友情是最可贵的,当你工作了,和同事之间很难才会建立这种纯粹的友谊,因为会夹杂着太多利益冲突。”他把大学期间建立起的友情看做是最珍贵的,是大学时光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英语口语太重要


  程磊把在《法制晚报》国际版的工作机会归因于大学四年对英语踏踏实实的学习。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同,英语专业国际新闻采编方向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传媒采访和编写的能力,更是对把英语语言作为工具这一专业能力提出高的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可能连四、六级都很难才能通过,但是咱们英语专业的学生是要考专四专八的,四、六级在咱们眼中根本不是困难,这就是咱们的优势,不光要会考试,还要会说,光会应试是不行的,还要和外国人交流,做到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程磊在北京君悦酒店实习。面试时工作人员问他会什么外语,他回答说会英语,工作人员立刻质疑他说酒店所有的服务生都会英语,有的还会小语种,他并没有优势。但随后他的一番流利的英语口语展示让他顺利通过了面试。“君悦是五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的服务生什么概念,就是服务生不仅只负责上菜,上完菜还要问顾客对菜品的感受。北京奥运会期间,君悦住着许多外国官员,能跟他们进行流利的交流,做到其他那些所谓会英语的服务生做不到的事,才是比其他人强的地方。”流利的英语口语能力,是从事涉外工作基础的英语能力,也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上更具有竞争力,强于他人的地方。程磊把英语能力当做他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做不仅善于考试,更善于用英语与人交流的“真正合格”的英语专业学生。

“法晚”真是锻炼人的地方

  大学毕业后,程磊先在中牧股份做了一年的宣传干事,负责公司的内参报纸,进行采访和编辑。但他并不安于现状,由于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加上之前新京报实习经历带来的对报纸行业的兴趣,他毅然决然的来到法制晚报应聘。“我是从2011年1月份来到法晚的,那时候先进入国际版实习,家里人都很不理解,为什么把好端端的国企工作辞掉,去报社当一个实习生,而且那时候是没有收入的,承担的风险和压力很大”。经过半年的努力,2011年6月份,程磊终于与法制晚报签订了正式合同,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法制晚报记者。
  “在法制晚报工作确实很锻炼人,开始在国际版实习,干的也是夜班记者,晚上熬夜编译外媒网站的新闻,每天都是昼夜颠倒,晚上上班,中午下班回家睡觉。刚开始夜班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总问编辑需要什么选题,自己好去外媒上找文章进行编译。”因为整整一年与媒体的脱节,加之对报社情况的不了解,他曾经有那么一段想做好工作却不知道怎么做的时间。但程磊逼自己尽快适应,逐渐地,他在业务上越来越熟练。“记得2011年日本311地震,两个国际版的记者都被派到日本现场追踪了,国际版组里就只剩两个人,但是我们和日本大使馆联系不上,电联也无法了解到有关信息,与前方基本失去联系,没有新闻来源,然后我就用微博找线索,在搜索栏输入有关日本地震的关键词,看见许多当地华人发的微博,看见一条微博我就给他们留言,说我是法晚的记者,需要现场的情况,后来终于有一个当地华人联系我了,跟我说了许多当地的情况,最终写成了一大版关于311地震的报道。”他说有的时候人在工作上就得逼自己一把,只有在业务上多用心,才能让自己更出色。
  “还有一次是在2011年4月份,骆家辉担任驻华大使,当时外媒上根本没有骆家辉的介绍,只知道他曾经在律师事务所工作过,我就尽可能联系更多的事务所,看看有没有之前他在律师事务所的消息,最终在一个事务所里找到了他的同事,聊了许多关于骆家辉的事迹。”坚持、穷尽任何一种可能性,是程磊成为法制晚报记者后学到的第一课,也是他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会继续努力做到的……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Copyright © Bcu.edu.cn 2009.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