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天

   

----来海大第一天的印象

原大学城校区总支书记兼校区主任夏雨生 副教授

1985年5月,有一天,在清华的院子里我碰到了陈宝瑜校长(他是我在清华学习时的系领导,我家住的与陈校长住的是前后挨着的两个楼),他问我最近工作情况怎么样,我说在北京电光源研究所工作还可以,只是上班太远,路上很累。他告诉我他们办了一所大学,叫海淀走读大学,就在成府(北大和清华之间),很近。我当时听了真有些吃惊,大学也是谁都可以随便办的吗?国家也真是变了。他说:“现在需要教务员,你有兴趣就过来看看。”我在清华住了近四十年,对学校的结构还有一些了解,我表示可以。他想了想说下星期一要开全体教职员会,让我到时候过去听听。

我事先请好了假,到了礼拜一我骑车去找海淀走读大学。以前我模模糊糊知道从蓝旗营到清华西门之间的路边有一所小学,所以很快就找到了成府小学。相比每天上班,这可真是太近了,在家的阳台上就能看到。光源所在朝阳区呼家楼,那时正在修三环路,302路汽车每天走一趟两个小时,我上班一路上花费近四个小时,如果骑自行车也要三个小时,真是很累。

进了成府小学大门,中间一条马路,两边有几排教室。我把自行车支好,沿着中间的路往前走。院子挺干净,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而且看上去好像也很深,不知道后面院子还有多大。当走到马路的拐弯儿处才发现前面是个厕所,没有房子了,原来这个小院儿就这么几排教室。我又转回来,看见有一间像是办公室,我就推开门往里看。果然,里面是老师们在开会。陈宝瑜看见我进来就说:“这是夏雨生同志,准备来我们这儿干教务。”我当时有一些难为情,因为我还没下决心来呢。但是不管怎么样既然到了就先听听会再说。老师们都很热情,立刻有人给我拿来一把椅子,我就在靠近门口的地方坐下来,马上又有人端来了一杯水。我定了定神,向屋里环视一下,这个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大会即使加上我总共也才12个人。后来没多久我就搞清楚了,有5个是校长:清华的傅正泰和陈宝瑜、北大的曾昭埊、人大的韵风和海淀区教育局的李成吉,其中傅正泰和韵风两位老师还是海淀区的人大代表。另外还有4位老同志:一个清华教务处退休的郭宝年,在这负责教务;人大附中退休教师马步先和清华附小退休的闫春荣在这管财务;人大退休的老师刘树奇在这儿管总务。还有3位年轻的老师:团委书记冉楠,负责秘书专业的王育和教数学的丁翠云。

会议内容我记不太清了,好像是讨论了好几件事。但是气氛非常活跃,也很和谐,大家都在发言谈自己的想法。看不出来谁是校长谁是老师,甚至看不出来谁在主持会议,好像是个沙龙。在这个氛围中我也被感染也发了个言,记得是建议开办校办企业,赚点钱给学校增加收入的事。没想到我的发言后来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会议在这么热烈的气氛中一直开着,中间也没有休息,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十点、十一点、十二点、一点……,好像也没有人饿,也没有人提吃饭的事。后来我马上就明白了:原来没有食堂,也没有地方吃饭。最后会议总算结束了。会后傅正泰校长叫我留下说聊聊。他说我的思想挺敏锐,别干教务了,他想办一个旅游饭店管理专业,我能不能到这儿来跟他干这件事。我表示我没干过旅游饭店,也不懂得什么是旅游饭店,他说现在大家都是一边学一边干,没关系。我表示考虑考虑。

海淀走读大学这个名字这么怪异,离家又这么近,旅游饭店管理又这么新鲜具有神秘感,很快我就到这儿来上班了。那年我三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