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缅怀徐占发教授

   

学校创校副校长、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陈宝瑜教授

2013年7月5日,徐占发教授因糖尿病后遗症复发,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当我7月7日上午得知这一噩耗时,他的遗体已经火化,再看一眼我的这位“校友加战友”遗容的机会永远失去,这使我愈加悲痛和遗憾!

冷思之后,往事涌上心头。

徐占发同志1936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1958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1964年毕业(清华大学第一届6年制的本科毕业生)。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曾作过两年学生政治辅导员。

徐占发同志大学毕业后留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工程结构教研室任教,曾先后辅导和主讲过“钢结构”“地下结构”及“防护工程”等课程。1978年后调清华土建设计院做工程设计并带学生毕业设计。他曾参加完成了北京燕翔饭店结构设计,山东省教育厅服务大楼结构设计等6项工程设计任务。

我是在1964年徐占发同志担任清华土建系学生政治辅导员期间与他相识的。记得1987年春节前他来找我,交谈海大办学情况和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情况。当我给他介绍了海大办学情况并表示了“海大”需要他、专业需要他,欢迎他来海大一起工作的时候,他很明确表示,他愿意来海大这样一所新建的充满活力的新型大学来,在土木工程专业(后来改名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做事。实际上我注意到在这次交谈之前,他对海大已经有了调研与思考,结论是海大创业和发展的态势与他个人对事业发展的追求相一致。当我把与徐占发同志交谈的情况给傅正泰校长汇报后,校长也很高兴地欢迎他。所以不久,他办妥了在清华该办的事情,在1987年5月就来海大报到了,从此他就成为投身海大大家庭的一员了。

到海大后,他先后被安排担任理工学院工民建专业副主任、主任,并分工管理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1990年3月他被理工学院党支部选为党支部书记,直到他被发现有重度糖尿病需要治病休息,才离开了工作岗位。

在20多年的携手工作中,我感到徐占发同志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他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有深厚的感情。他为人朴实厚道,作风正派,热爱专业,热爱海大——北京城市学院的教育创新事业。生病前十几年来他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工作,生病后他也还想着能为学校、为专业发展作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徐占发同志为北京城市学院的建设发展,为理工学院的建设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工民建专业主任的岗位上,他为该专业改革、探索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潜心钻研、身体力行、亲自操作,为首都城建战线培养了大批设计和施工一线受欢迎的优秀人才。

在教学改革中有两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记。

第一件事情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他狠抓教材建设不放松。他说:培养应用型人才,把清华大学工民建专业的教材拿过来用不行,外边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材也没有,几乎是空白。怎么办?只有我们自己在改革实践中摸索着编写。为此他下了大决心与校内校外专家研讨,特别是同校外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合作,系统的编写了我校工民建专业的一批新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据初步统计,从1992年到2005年14年间,他为工民建专业主编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只少有十三本。其中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有《建筑施工》、《建设法规与案例分析》、《钢结构》、《建筑节能技术实用手册》等。由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的有《实用建设与房地产法规》、《建筑钢与构件设计》、《混疑土与砌体结构》、《建筑工程监理案例》等。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有《特殊砌体建筑结构设计及应用实例》、《建设工程监理概论与案例题解》、《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等。还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砌体工程施工手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结构设计》等。

从以上列出的由他主编的已出版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表明,他可能是此前我校教授中最重视教材建设和主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最多的一位。

从他主编的这些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名称和内容来看,他的书有三个特点:(一)他重视案例教学,以求通过案例教学把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二)他重视建筑法规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执法观念;(三)他重视建筑施工教学,加大施工教学和现场教学的比重,从而培养同学在工程施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反映出他要通过教材建设改革创新、探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可靠途径。他的这种深入教学领域,脚踏实地的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是很执着的,是令人佩服的。

第二件事情是他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我校在全国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中从1987年开始就率先实行了“不包分配、量材推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改革就业模式。这个模式的成功与否,主体力量是广大毕业生。为了成功实践这一新的毕业生就业模式,最主要的保障条件是把每届毕业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沿着就业要求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正确方向推进。因此就需要向广大毕业生作系统的宣传教育工作,把他们习惯于分配就业的依赖心态调整到自主就业与主动择业的心路上来,所以就提出了在毕业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问题。我感觉当时徐占发同志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第一个积极分子,这个问题他和我谈的最多。他在理工学院1990年就率先试开了就业讲座,有的他讲,有的我讲,效果不错。经管学院成运花同志也较早开始了就业指导讲座。接着由我牵头,约成运花同志和徐占发同志成立了一个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的3人小组,确定了毕业生指导课的内容、安排和分工。经管学院主要由成运花同志讲,理工学院主要由徐占发同志讲。这样,我校从1990年以后就正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在全国高等学校中我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是最早的一家,实践表明,这门课的开设确实对动员广大毕业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就业制度改革潮流中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徐占发同志又向我提出面对全国就业改革和广大高校毕业生的需要,正式编写出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材的建议。我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还是由成运花、徐占发和我3人合作编著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选择》一书。这本书于1993年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应社会需求,又于1997年再版。在1998年全国民办高校新编教材的评奖会上,这本书被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在全国民办大学中,这是两个被评为一等奖的教材之一。

我校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在全国高校中起到了带头作用,这门课从构思、启动到第一本试用教材编写,徐占发同志默默无闻地作了大量资料收集分析和与出版社联系的工作,他不愧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推进器”。他所做的积极有效的推进工作让我永记!

从上述两件事情的回忆中,说明徐占发同志在教学改革中既有超前思想,又有务实作风。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徐占发同志自觉地潜入深水区活动,并取得了成功,作出了突出成绩。

在把北京城市学院办成高水平北京城市大学的征程中,徐占发同志爱党、爱国、敬业、求实的优良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陈宝瑜 2013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