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部概况  教学信息  师资力量  招生工作  学生风采  实践活动  社会合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信息 >> 正文
林岫先生受邀到北京城市学院书法师范学院做专题讲座
2017-05-20 00:00   审核人:


2017年6月14日,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林岫先生受邀到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为书法师范学院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做“学习经典,当识活法”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并参观了毛笔展览。

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与林岫先生就书法文化艺术等问题进行愉快地交谈。

林岫先生在书法师范学院院长胡滨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城市学院书法师范学院的毛笔展览,并对城市学院在书法课程上的探索、创新给予了肯定。

下午,林岫先生来到学校报告厅,以“学习经典,当识活法”为主题,为书法师范学院100多名师生带来了一次精彩的讲座。

林岫先生的讲座主要内容是讲述经典诗词的“三读三美”(三读三美,即读声、读意、读法、美声、美意、美法)。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经典。她说道:首先要善待经典,须对祖国的文化经典有挚爱和敬畏之心,不要夸大其词说自己有多么爱诗词,像对待爱情一样等等。

而善待,包括“学”、“用”两方面的态度,陶冶情操或是轶发笔耕,都是最理想的善待。她要求我们习书之人,要会读、善读诗词、研究文化经典。

同学们已经是听得心无旁骛了......

下面具体介绍林岫先生的讲座内容:

经典之读,首在美声

美声如乐,朗朗上口,娓娓印心,故能愉悦身心,教化道德。陶渊明《诗说杂记》有云:必使读诗者,心为之感,情为之动,击节高歌,不能自己。林老师继续讲道:“过去有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是错误的。不知道简单的声法律法韵法,字声平仄没弄清楚,就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熟读古诗后不会写亦不会吟的人,古今大有。因为读声关系到能否正确的理解词义,所以但凡经典,无不以正声为先。”例如:“花重锦官城”,按声律,末句应为“仄仄仄平平”,此例中要先清楚“重”字的歧义,然后根据格律得到正确解释。

前人讲读诗之“读”与今人“读”不尽相同,今人读书就是看书啦。前人讲读书,包括了朗诵习法和研习。读解内容,可以启智。接下来又讲道“朱氏读书法”,即朱熹传下来的读书方法。老师问“竹喧因何事啊?”学生答“竹喧——归浣女”,“莲动因何事啊?”回答“莲动——下渔舟”。竹林喧哗是因为浣女们叽叽喳喳的回来了,莲枝摇动是因为渔舟过来了。这两句的因果倒置关系通过老师与学生这样的问答与诵读交代的很是清楚了。又如,传统诗词朗诵中的应诵方法。何为应诵呢,例:命学生诵读唐代崔护《题城南山庄》,学生方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林先生说前人学堂上的老师讲道精彩处要拍桌子,如是也做拍桌子状,继续讲)先生发问:“今年今日此门中,又在何处?”学生答:“正在诗中,崔护省去,未必明说”。先生又问:“时至今年今日此门中,又在何处?”学生答:“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此诗有二法可取,首句用省法,巧妙转换了时空,然后融入分合法,先合说“人面桃花相映红”(彼时的空间人事),然后第三、四句分说“人面”和“桃花”(此时的空间人事变化)。这也可谓诵读而知法了。

读经典之美意,其意不通,对牛弹琴

体察,即熟知作者如何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提炼。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生活乃创作源泉,作者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传世有经典,诗人“无愧于游览”;读者有自得,“方无愧乎游览之诗”。

炼识,即养眼颐心。诗文,最忌平淡无味,多读经典,能扩充眼界胸襟,助养浩然之气。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曹松《已亥诗》“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邓汉仪《题息夫人庙》“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诗中所见及诗后的未知未见......

情志所托,立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乌合之众”(清《姜斋诗话》)。有好想,方有好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读美法

在林岫先生看,诗法很是重要。认为不悟此道,终不入门。并引清刘大櫆言:天下所告人者,唯法耳。学习经典诗词的美法,可以增强我们学习和创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点线经营法与双字列锦加字法的结合使用。讲解之后,林岫先生让同学们分析了例句,更加深入的体会“点线面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万里秋江碧,晴空一鸟度;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先生几语所述方法,的确可抵三千鉴赏文字了。作为读者,不仅要善解诗的美意,还要窥得诗法,以读法关照诗意,才能读懂读透诗人的微妙诗心。

两个小时的讲座让所有师生受益匪浅,讲座结束时全体师生起立,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林岫老师的敬意与对讲座内容精彩程度的肯定。

讲座结束后,林岫先生与师生合影。

这里分享一下北京城市学院书法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吕鸣杰同学的读后感:

“学习经典,当识活法。三读三美,先读其法后识其美。有法才能美,美亦有美之法。二者又皆是法,读与美,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何为法?方法也,方法即“道”,法要活不能死。人生亦须一个“活法”,这是生活的方法,有了活“法”,亦得人生之“活法”。正所谓圣人行不言之教,林先生之语虽是讲诗法,实则万法皆于其中矣。”

在讲座的最后,林岫先生是以一位长者的身份对我们晚辈殷殷教导。她这样说道:“时间不等人,今天就讲到这。希望大家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希望大家有一个美好的文学理念。记住林老师一句话,不要让人生输给懒惰,不要让人生输给无味,也不要让人生输给无聊。希望大家天天快乐。”


主讲人简介:

林岫,女,汉族,浙江绍兴人,字频中、如意,号紫竹居士、颐阳书屋主人。著名诗人、书法家。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原中国新闻学院古典文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现任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日诗歌比较研究会副会长,艺术品中国网资深艺术顾问,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北京城市学院书法师范学院荣誉院长。著作有《古文体知识及诗词创作》、《文学概论与艺术概说》(合作)、《古文写作》、《诗文散论》、《林岫汉俳诗选》等。主编过《中外文化辞典》(副主编)、《当代中日著名女书法家作品精选》、《汉俳首选集》、《当代书坛名家精品与技法》等。被称为“才女书家”。

关闭窗口
书法师范学院  学部地址: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木燕路
办公电话:010-65259917  电子邮箱:bjsfxx@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