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三届首都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论坛暨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城市学院本部校区多功能厅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巡视员何昕,副巡视员马文,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办公室副主任傅雁南,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巡视员韩君琦等领导、嘉宾莅临指导。来自首都传统表演艺术、工艺美术、书法、传统中医药、传统老字号等非遗项目领域的专家、学者、传承人等,以及北京城市学院工艺美术、曲艺等相关专业师生近300人作为协会首批发展的会员出席会议。
会议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成立。该协会由北京城市学院和传统表演艺术、工艺美术、书法、传统中医药、传统老字号等非遗项目的代表人士发起,旨在落实党和政府的要求,凝聚文化、经济、教育等各界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士的力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保护与发展服务,为传承优秀中华文化贡献力量,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会上,全体会员审议通过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筹备工作报告》、《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章程》、《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办法》、《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会费标准及收取办法》等文件,290名会员经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67人、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1人、第一届监事会监事3人;选举北京城市学院校委会副主任、文化学院院长籍之伟担任协会会长;北京文联副主席、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北京工美集团总工艺师、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郭鸣,北京二商集团副总经理司京成,北京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陆建国,北京书法学校校长、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城市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胡滨等五人担任副会长;北京城市学院纪委书记曹世平担任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文化学院工美系主任陈秋荣任秘书长。
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授牌,新任会长籍之伟代表协会接受授牌并讲话。籍之伟会长向所有支持、帮助、见证协会成立的领导、嘉宾表示诚挚的感谢,向所有带着对非遗事业的责任感走到一起来的协会会员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协会第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成员将不会辜负全体会员的期望和重托,把协会的宗旨实现好、义务履行好,为社会尽一份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为非遗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尽一份心,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他还表示,理事会将尽快再次召开会议,制定工作计划,早日开展工作,希望全体会员能够共同努力,让协会在非遗事业的开拓、深化、协作、整合等方面取得切实的成果。
北京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田培源在会上讲话,对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对支持协会成立的领导、专家、会员表示感谢。她表示,北京城市学院作为协会发起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办了中药、书法、漆艺、雕刻等非遗技艺传承方面的本科及研究生专业方向,今后也一定会全力支持协会的各项工作,提供各种条件支持协会办好,并希望学校能够在业界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与协会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为继续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为培养优秀的非遗技艺传承人才做出贡献。
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在会上讲话,对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的成立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从2014年10月中央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到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参观首都博物馆,都曾明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北京历史文脉的传承需要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中研究,更需要从活的文化传承中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正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协会的成立为文化的民间传承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他对所有在非遗的传承事业上寄托情怀、付出心血和努力的人们表示感谢,并期望协会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更有计划、有重点、实实在在的推动工作,预祝协会在今后的发展中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会议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举办第三届首都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论坛。首都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论坛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北京城市学院与首都文化界合作创办的,旨在为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做一些理论探讨、实践总结和增进共识的实际工作。此次第三届论坛上,北京城市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陈秋荣教授作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在北京城市学院的学科建设与教育》的报告;北京工美集团技术中心总工艺师申文广作了题为《精工美作,大成国礼—借势APEC,北京工美再创辉煌》的报告;北京文联副主席、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作了题为《曲艺传承的必要性》的报告;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法学校校长、北京城市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胡滨作了《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创新》报告;北京市第五中学科教处主任李晨作了《文明的传承,心灵的认同——非遗课程走进五中》报告。五位发言人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领域出发,总结经验,启发思考,践行了党和国家提出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会员的热烈欢迎。
大会最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讲话。他对第三届首都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论坛的成功举办、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作为一种“小传统”的由民间传承的文化,对一个民族性格的塑造和形成而言,有着比作为“大传统”的官方文字记录更为重要的作用,正是这样一种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多数人的心灵,凝聚了大部分中国人的记忆,给每个中国人印上了文化的印记。他还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遇到了新的危机和挑战,传统的家庭传承、作坊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进入科学的国民教育的领域,此次论坛的举办、非遗技艺传承协会的成立正是为了让古老的传承进入国民教育、现代化教育的轨道所作出的努力。他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携起手来,让这些曾经点燃人们心灵、照耀人们前行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火炬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绽放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