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作为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城市学院承办的第三届民办教育国际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陶西平,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钱一呈、秘书长生建学,英国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院长库玛•巴塔查亚勋爵,来自全国近百所民办高校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西班牙、法国、韩国、秘鲁等国近40所高校的代表,以及我校领导刘林、秦士友等出席了论坛。
本届论坛主题为“民办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国际化是民办教育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民办教育“走出去”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此次论坛的举办,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全局意义。
会上,举行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民办教育分会揭牌仪式。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钱一呈共同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民办教育分会揭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民办教育分会是由北京城市学院等来自全国的40家民办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培训学校等教育机构共同发起设立,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民办教育国际交流行业组织,首届理事长单位是北京城市学院。该机构致力于为所属的民办教育机构会员单位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作为民办教育机构与政府及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引领和推动中国民办教育国际化发展。
会上,还举行了首届“虹桥奖”颁奖仪式。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宣读了颁奖辞。他表示,“虹桥奖”旨在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每年颁发一次,表彰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科技、文化领域交流发挥重大作用、做出显著贡献的外国人士。经评委会评选,英国上议院议员,英国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院长、创始人库玛·巴塔查亚勋爵荣获2015年“虹桥奖”。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为首位“虹桥奖”获得者库玛·巴塔查亚勋爵颁奖。库玛·巴塔查亚勋爵对此表示感谢,并在论坛上分享了他创建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的初衷和愿景,介绍了该学院多年来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并举例阐述了中国市场对于全球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重点强调人才的培养、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环境的安全,中国和世界正在扮演新的角色,全球创新的焦点将会在中国。他表示,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正和北京城市学院紧密合作,为培养下一代工程管理人才共同努力,为建立更加环保、智能的未来共同努力。
中外嘉宾在论坛上分别围绕民办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关方面发表了主题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陶西平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涌动的潮流——关注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动态》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在挑战、机遇与追梦相互交汇的时代特征下,当代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动向:一是教育发展更加关注公平性,实现从“全民教育”向“全民学习”的转变;二是教育目标更加关注价值观,实现从“关注能力”向“价值导向”的转变;三是教育理念更加关注人本性,实现从“关注课程”到“学生中心”的转变;四是教育结构更加关注实用性,实现从“关注吸收”到“关注应用”的转变;五是教育模式更加关注信息化,信息技术实现从“辅助教学”到“教学模式”的转变。他倡议中外各国之间在教育领域要加强了解、加强沟通,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携手实现合作共赢。
加拿大BC省国际教育交流委员会(BCCIE)主任科林·德尔先生在论坛上介绍了加拿大开展国际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并表示,目前加拿大是第7大受欢迎的国际学生选择留学的地点。截至2013年,有29万国际留学生在加拿大入学,超过一半是在大学学习,中国是加拿大国际学生中数量最多的。BCCIE提供了教育质量保证项目,列出了经过政府认证的教育机构,并建立了转学机制,可以为学生在不同学校间学习提供机会。他认为,未来国际教育发展的方向将更多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同时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的中产阶级也将成为推动国际教育的力量。
美国公立大学代表、新泽西城市大学校长苏·哈德森博士在论坛上表示,每次来中国都能看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她有机会就会来中国了解中国更多的发展以及变化的原因。相互了解是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基础,论坛是很好的相互分享、相互学习的机会。她希望和所有与会嘉宾共同分享美国的办学经验,并向各位嘉宾学习中国的办学理念,也希望借此机会和参会院校建立更多的国际合作。她指出,新泽西城市大学非常重视国际化发展,希望在今后广泛地参与到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为未来储备人才,共同合作,实现共赢。
美国私立大学代表、佛罗里达州凯泽大学校长亚瑟·凯泽博士在论坛上介绍了美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区别,她表示,美国公立大学由政府出资,规模较大、学费较低,学生来源主要是本地学生,而私立大学由私人机构或者个人出资建立,规模较小、学费较高,学生来源更加广泛。凯泽大学作为美国私立大学,发挥了其灵活的优势,学校现有来自43个国家的1000多名国际学生,同时提供网上国际学生课程,在尼加拉瓜和中国都建立了分校,在摩尔多瓦建立了学习中心。凯泽大学在这些国家提供的英语授课的课程成为了美国和其他国家沟通的桥梁。
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推广官员武新平先生在论坛上介绍了该处的主要工作内容,并表示,目前共有超过11万名中国学生在英国学习,其中超过10.8万人在攻读不同专业的高等教育课程。2014年,英国边境管理局在中国颁发了超过6.4万份学生签证和1.1万份学生访问签证,和2013年相比增长超过3.5% 和2%。英国有100多所大学,其中20多所大学进入世界前200强。英国还有很多知名的中学寄宿制学校,包括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英国和中国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包括“4+0”、“3+1”、“2+2”等,其他合作模式包括校长培训、教师交换、合作研究、教师培训、夏令营等。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中外高校合作项目洽谈活动,主要涵盖了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开发、师资培养、学生交流以及其他各类项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库玛·巴塔查亚勋爵在会后接受了媒体专访。关于获得首届“虹桥奖”的感受,他表示,“对于我来说,虹桥奖是中国与英国友谊的标志。我很骄傲,因为我很早以前就来到中国,并与中国很多机构都有合作关系。这个荣誉对我来说很特别,因为他来自一个未来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最强国的国家。所以,对于我来说,能够成为首届‘虹桥奖’获得者,我觉得是一个巨大的荣耀。”在谈到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与北京城市学院的合作项目时,他强调,“他们(北京城市学院)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是北京城市学院而不是中国其他一些知名大学(备注:华威大学在英国高校排名前10名、在世界高校排名前50名)。因为北京城市学院虽然年轻,但却很有远见,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很好的合作,而且有很多创新的思维,所以我们(华威大学与北京城市学院)有很多的共同点。这个项目我们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我们双方有一个团队在真抓实干地做。我们的合作伙伴有足够的热情把这个项目做好,我们也正努力为合作项目提供更多的各方面的支持。我希望在未来的四五年里,有成百上千的中国商务人士来到北京城市学院,参与到我们的合作项目中来,证明这是中国最好的项目之一。”
活动得到了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外语广播、中青网、新浪网等均对该活动作了宣传报道,并被各类网络媒体广泛转载上百次,社会反响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