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我校国际语言文化学部法语专业教研室主任欧阳慕弈赴西班牙萨拉戈萨San jorge大学,参加伊拉斯莫斯(Erasmus+)项目第一次跨国(境)会议。参会人员包括法国Jean-lurçat学院、比利时HELB高等学校、西班牙San Jorge大学及我校共4所高校伊拉斯莫斯(Erasmus+)项目负责人。会议对欧盟教育署给出的项目评估分数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了项目各项活动具体计划安排和分工、财务资金分配及使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估和检测等,并达成了统一意见,为2018年即将开展的伊拉斯莫斯(Erasmus+)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伊拉斯莫斯世界对外合作窗口”(ErasmusMundus External Cooperation Window,简称伊拉斯莫斯项目)是欧盟著名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项目。该项目由欧洲援助合作办公室(European Aid CooperationOffice)发起,由欧盟执委会教育、视听和文化执行署(Executive Agency Education,Audiovisual and Culture)具体执行。交流人员范围包括学生(本、硕、博)、科研人员(包括博士后)及教师。
长期以来,Erasmus项目都只接纳欧盟成员国各高校参与。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Erasmus+”项目则可以接纳欧盟成员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高校参与。2014年初,我校与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的三所高校共同向欧盟教育署提出加入伊拉斯莫斯(Erasmus+)高等教育合作交流项目的申请。经过长达四年的多方沟通和不懈努力,最终于2017年初顺利通过欧盟审核,成功加入。目前,我校是中国仅有的几所入选“Erasmus+”项目的高校之一。我校今年的成功加入,不仅代表了中国在欧盟地区受到重视的程度,同时也体现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欧洲学生希望来到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迅速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
据悉,“Erasmus+”项目旨在提高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和职业技能,包含师生间的学术互访和科研课题共建,以及学生奖学金交流项目和学生跨国(境)实习等各类活动。
该项目中的教师科研共建主要围绕中欧跨文化问题进行调研。我校教师将与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的三所合作院校教师一起,进行实地考察和对比研究,并形成报告出版发表。此次由四国教师共同完成的科研任务将成为我校探索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的有益尝试。学生的学术互访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我校学生将与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的合作院校学生一起完成跨越2大洲4个国家、历时6周的奖学金交流活动,该活动旨在提高各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参与国际事务能力以及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在第二阶段,四国学生将分别到上述四个国家的知名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习,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企业特点及运作模式,帮助学生为今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